《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5-4编辑:互联网

 

《长恨歌》导学案

学习

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

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

使用说明

学法指导 1、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 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4、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5、 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介绍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学生笔记

二、自主学习

1、注音

(1)回眸     粉黛      骊宫     霓裳          临邛     鼙鼓         

 仙袂     衣钿    千乘    钗擘      马嵬    阑干      绰约

(2)解释词语:  

a、御宇多年求不得               b、春从春游夜专夜                   c、姊妹弟兄皆列土               d、宛转蛾眉马前死                   e、云栈萦纡登剑阁               f、不见玉颜空死处                   g、东望都门信马归               h、耿耿星河欲曙天                   i、其中绰约多仙子                j、珠箔银屏迤逦开                  k、玉容寂寞泪阑干               l、含情凝睇谢君王                  m、但令心似金钿坚

(3)古今异义:

a、六宫粉黛无颜色

b、可怜光彩生门户

c、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

d、临别殷勤重寄词

e、雪肤花貌参差是

⑷名句名段

a、回眸一笑百媚生,------------------------。

b、---------------------,芙蓉帐暖度春宵。

c、渔阳鼙鼓动地来,----------------------。

d、玉容寂寞泪阑干,-----------------------。

e、夕殿萤飞思悄然,------------------------。

f、----------------------,在地愿为连理枝。

g、天长地久有时尽,----------------------。

2、自由诵读,诵读提示:

(1)结合背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2)联想品味、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交流讨论后完成:这首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整齐的句式概括出来。

三、合作探究

1、题为“长恨歌”,“恨”为何意?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恨”的原因)

  

2、这种“恨”在本诗中从三方面表达的,即入蜀道上、归途中、回京后。试分析在每一部分是怎样表达的。

     

  

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

四、研究讨论,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两首作品。 

1、社会背景: 

 

2、作者经历:

 

3、个人情感: 

总结:

表达技巧:   

作品风格:

五、课堂延伸阅读

读长恨辞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长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六、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两首诗

学生疑难及

意见反馈

课外拓展

风流天子--唐玄宗其人

开元天宝时代是中国古代大大小小的盛世中最辉煌灿烂的一个了。它是中国历史的骄傲,更是玄宗个人的骄傲。可是,遗憾的是,唐玄宗不仅亲手缔造了典章焕然,文采风流的开元盛世,也亲手把这个盛世葬送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之中。白居易一曲《长恨歌》,写尽了当年的风流,也写尽了当年的无奈。盛衰更迭,悲喜交加,曾让多少人唏嘘流涕,扼腕叹惜!那么,唐玄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开元天宝年间有如此众多的人才,有如此辉煌的功业,原因在哪里?我想,首先就要归功于唐玄宗的领导能力了。他既能审时度势,又有知人之明,这是盛世出现的重要保证。怎么叫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呢?玄宗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永远知道谁能帮他达到目的。临淄王时期,他要皇位,他知道,刘幽求、王琚这样的纵横家是最好的选择。开元初年,他要拨乱反正,让国家尽快走上正轨,这时候,他知道多谋善变的姚崇是最好的选择。政治规模基本确立了,他要守制度,立法度,这时候,他知道,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是最好的选择。再后来,国家已经安定繁荣的时候,他要文治,他知道一代文宗张说就是最好的选择。文治过度,朝廷腐败,全社会奢靡成风,这时候,他知道,清廉简朴,刻苦自励的李元纮、

杜暹就是最好的选择。国家长期快速发展,容易让人产生自满情绪,需要牛虻刺激一下的时候,韩休、张九龄这样的直肠子就是最好的选择。能够随时把握时代脉搏,再根据时代需要任命合格人选,这就是唐玄宗作为领袖有能耐的地方。

   光有能力还不够。开元盛世的到来,还要归功于玄宗的政治道德。《旧唐书玄宗本纪》说得很清楚:“我开元之有天下也,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黜前朝徼幸之臣,杜其奸也;焚后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乐而出宫嫔,明其教也;赐酺赏而放哇淫,惧其荒也;叙友于而敦骨肉,厚其俗也;蒐兵而责帅,明军法也;朝集而计最,校吏能也。庙堂之上,无非经济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论思之士。而又旁求宏硕,讲道艺文。昌言嘉谟,日闻于献纳;长辔远驭,志在于升平。”什么意思呢?这段话列举的其实是唐玄宗诸如黜落奸佞,焚烧珠翠,考核官吏等等一系列政治举措。《旧唐书》认为,这正是开元盛世到来的原因。

    问题是,这些政治举措的内在精神是什么呀?一句话,克己复礼。唐玄宗难道不爱奢侈品吗?他爱呀,唐玄宗是贵族公子哥出身,最懂得享乐了。可是开元初年,正是唐玄宗,把宫里的奢侈品都搜出来,集中到院子里烧了!唐玄宗难道不爱美女吗?他也爱呀,唐玄宗号称风流天子,怎么可能不爱美人呢,可是开元年间,正是他把入宫多年的宫女们放回家了!唐玄宗难道不想听好话吗?想啊,是人都有这个弱点,唐玄宗那样自视甚高的人更不例外。可是开元年间,正是唐玄宗把只会说好话的佞臣都贬官了!他破了这些陋习,那么,他又立了什么风气呢?有一个故事很说明问题。根据笔记小说《次柳氏旧闻》记载:唐玄宗开元初年,任用姚崇、宋璟等一批老臣的时候,每次在便殿召见他们,都从御座上站起来迎接,他们走的时候,也要走到门口送客。这是屈尊降贵,尊重大臣啊。另外,开元十二年,唐玄宗还颁布敕令:“自今以后,谏官所献封事,不限旦晚,任封状进来。所由门司不得有停滞。……如有除拜不称于职,诏令不便于时,法禁乖宜,邢赏未当,征求无节,并极论失,无所回避,以称朕意。”这是不怕忠言逆耳,虚心纳谏啊。正是因为有了唐玄宗一心求治的胸怀和励精图治的诚意,才最终成就了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的开元盛世。能够做到这一点,还不是有为的皇帝吗!

   第二、他是一个有才的皇帝。中国古代从秦到清,几百个皇帝,其中当然不乏有为之士。但是,就像毛主席在词里讲的那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大多数有为的皇帝都只具备政治才华。当然,皇帝之中也不乏才子,像南唐后主李煜填词,不是独步千古,号称“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吗?还有宋徽宗赵佶,那不是瘦金体的创始人,宫廷画家的知己,号称书画双绝吗?可是,他们治国的本领又都太差了。谁能像唐玄宗那样又能治国,又多才多艺呢?他不仅能创造开元盛世,还能写诗、能作曲,能弹琵琶、能打羯鼓,骑马打猎,挥杆打球也不在话下。他设立梨园,亲自“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最终成为戏曲界遵奉的梨园鼻祖。过去艺人们演出之前,都要上香祈祷 “老郎神”,所谓的老郎神其实就是唐玄宗。帝王活着的时候作威作福,大家都司空见惯。但是,能够在千载之下还享受民间自发祭祀的,除了唐玄宗,恐怕再没有别人了!

    但是,不要以为唐玄宗只有艺术才华,在思想领域,唐玄宗也不乏创造。他曾亲自为《孝经》、《老子》、《金刚经》作注。大家知道,〈孝经〉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金刚经〉是佛教经典,儒释道三家也正是当时中国最主流的思想体系。玄宗为什么要给这三部经典作注释啊?这就叫做三教并重,三教合流。这不正是中国后期思想领域发展的主旋律吗!能认清思想发展的脉络,本身就算是有思想啦。正是在唐玄宗的引导和提倡之下,开元盛世才显得格外文彩焕然。文化的保存和传播都要靠图书,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藏书是为了保存以往的学问,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开创未来,培养未来的学者。怎么培养呢?办学校啊。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天下州县,每乡都要设置学校一所,以教授学生。正因为这样重视文教,当时的社会温文尔雅,蔚然成风。按照《旧唐书玄宗本纪》的说法,就是“垂髫之倪,皆知礼让。”有这样风雅的皇帝,有这样风雅的社会风气,唐代人才辈出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三、他是一个有情的皇帝。说到唐玄宗的情,恐怕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和杨贵妃的爱情了。这段爱情经过《长恨歌》的描摹,早已经家喻户晓。李杨爱情固然感人肺腑,但是,如果只是钟情妃子,那陈朝的陈后主陈叔宝、南唐的李后主李煜也能做到。唐玄宗的用情可比这广泛多了。他还爱谁呢?爱兄弟。我们知道,因为皇权的独尊性,所以皇家少真情,即使是兄弟之间,也常常发生你死我活的斗争。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手刃兄弟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可是,类似的事情在唐玄宗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唐玄宗兄弟一共五个,他排行老三。经历了少年时期的同甘共苦后,唐玄宗对兄弟一直表现得眷眷深情。特别是大哥李宪(李成器),虽然位居嫡长子之尊,但是,在李隆基当皇帝这个问题上谦退恬淡,鼎立相助,更让玄宗感激。开元二十九年,李宪病逝,唐玄宗亲自写了祭文,放在大哥灵前。祭文写到:“隆基白:一代兄弟,一朝存殁,家人之礼,是用申情,兴言感思,悲涕交集。大哥孝友,近古莫俦,尝号五王,同开邸第。远自童幼,洎乎长成。出则同游,学则同业,事均形影,无不相随。顷以国步艰危,义资克定,先帝御极,日月照临。大哥嫡长,合当储贰,以功见让,爰在薄躬。既嗣守紫宸,万机事总,听朝之暇,得展于怀。十数年间,棣华凋落,谓之手足,唯有大哥。令复沦亡,眇然无对,以兹感慕,何恨如之。然以厥初生人,孰不殂谢?所贵光昭德行,以示崇高,立德立名,斯为不朽。大哥事迹。身殁让存,故册曰让皇帝,神之昭格,当兹宠荣。”在这篇祭文中,把大哥封为皇帝,虽然奇特,却并不能真正让人感动。但是,一个皇帝,能够记得自己还是大哥的弟弟,却真正显示出了人性的光辉了!但是,讲到唐玄宗的情,更有光辉的还不是爱兄弟,而是爱百姓。我们不是讲过潼关失守,唐玄宗从长安出逃四川吗?经过储存钱帛的左藏库时,杨国忠说:“无为贼守。”想要把它烧毁。唐玄宗怎么决定呢?他愀然不乐,说:“贼来不得,必更敛于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经过便桥之后,杨国忠为了截住追兵,就把桥烧了。唐玄宗回头看见火光,明白了怎么回事后,马上让高力士带人把火扑灭了。他说:“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唐玄宗固然对安史之乱的爆发要负责任,但是,尽管如此,一个皇帝,在后有追兵、前途未卜的逃难路上还能想到百姓的利益,不也就算难能可贵了吗!唐玄宗是这样有为、有才、有情的一代风流天子。

花自飘零水自流--读《长恨歌》有感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若到天若有情时,羞花却早逝。”历史洪流潺潺,爱情缱绻绵绵,融合成那遥远的时空纷飞的一页……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杨玉环,你是一朵绝世而独立的花。

   “飘忽无定,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你的舞姿,比之秋烟芙蓉,若隐若现。云容轻舒罗袖,曼转娇躯,跳起《霓裳羽衣舞》,风烛残年的一代国君心醉沉迷;“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你的云鬓花颜,回眸一笑,让一代国君迷色误国。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杨玉环,你是一个传说、一场梦。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你的娇媚恃宠,无限宠爱,缔造了酸楚愁惨的历史,那真切、动人心魄的恨,在历史的长河里奔流,绵绵无绝期;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铙金雀玉骚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安史兵变,生离死别,血泪相和,繁华盖世的洛阳成了一片焦土,一条如雪的白练,带走了你的芳魂香魄……

    长恨啊!“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叛乱,惊醒了沉睡中的国君,掩卷长叹,捶胸顿足,涕泪如流,无力回天,万间宫殿都做了土。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杨玉环,你是祸水,你是悲剧!“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曾经娇艳的花朵如流星,闪过瞬间的美丽。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杨玉环,你如花的生命,被大风吹落,随处飘荡,慢慢地被风干、揉碎,只留下苦涩的芬芳,在人们的嬉笑怒骂中,伴着沉重的眼泪紧紧包裹,化作香泥。梦随人生,梦随人死,花开花谢,芬芳着历史的天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杨玉环,点缀了唐朝的天空;是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杨玉环,留下了千年的遗憾,将历史轻轻诉说。

    夕阳沉落,最后一片红花托着孤独。暮光斑斓,映染着灰色的天空。

    几许苍伤,几许悲凉!自古君王迷色误国,爱江山更爱美人。 “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 “不信曲江信禄山,渔阳鼙鼓震亲关;祸端自是君王起,倾国何须怨玉环。”

    花自飘零,水自流。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荡气回肠。

    窗外随风飘来一片花瓣,我伸手接住,它怎么会也带着淡淡的哀愁?紫色的忧郁掩藏不住深深浅浅的心事,伴着沉重的眼泪将它紧紧包裹。随后寻一处芬芳的谧境,让心事如落花般缓缓飘零,化作香泥。

 

邓文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