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2)积累文言字词句,重点掌握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了解文言虚词“乃”“则”“其”“而”等用法,积累“军”“击”“刑”“活”等重要的实词意义和用法及辨别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训练翻译能力。
(2)培养初步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分析理解,做出对文中人物的适当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多元价值观念。
教学环节
根据教学设想和目标,本课的教学环节安排为:
预习--疏通字词--分析--归纳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对于课文当中出现的特殊的字词或者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应及时加以归纳总结,切忌只重故事情节,而忽略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项羽,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项羽,是一代君王,志向高远;项羽,是一位勇者,乌江兵败,拒绝救生,面对身后的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失败的英雄。
二、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汗将李陵辩解,触弄了汉武帝,获罪入狱,被处以宫刑。三年后出狱,发愤著书,历经10年艰辛写成《史记》,又称《太史公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背景资料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陈涉起义之后,出身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四、题目解说
“鸿门”,即项羽率军屯兵的地点新丰鸿门,“鸿门宴”是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项羽、刘邦谁能夺得天下,这次宴会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
五、预习检查
(1)、字音辨析
飨(xiǎng) 说(shuì) 美姬(jī) 鲰(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 玉玦(jue) 瞋(chēn)目 目眦(zì) 跽(jì)曰 参乘(shèng) 彘(zhì)肩 不胜(shēng) 刀俎(zǔ)
(2)、课文疏通
重点突破文言字词句(学生自由提出翻译困难之处,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和参考书确定最佳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比如座次,礼节等,
六、归纳文言现象,夯实基础
学生自行找出,师生总结,强调重点。具体归纳如下:
1、通假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
2、成语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3、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 古:敬酒。今:长寿。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4、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长子臣。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第二课时
5、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6、句式变换
(1)数词作谓语: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 (何为- 为何)
大王来何操 (何操- 操何)
沛公安在 (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 (何以--以何)
(3)介词结构后置:
具告以事
贪于财货
(4)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时与臣游,项羽兵四十万,置之坐。
(6)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
7、偏义复词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同义复词
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9、固定句式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 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会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10、古代“座次”问题
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七)作业:
1、整理本课文言知识点。
2、梳理情节脉络,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
一、本课时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赏析人物形象,评价历史人物的得失(重点是刘邦项羽)。
二、教学过程
1、理清文章结构和线索
明确: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
2、本文顺序:时间顺序
3、本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
序幕--曹无伤告密
开端--范增献计
发展--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谢罪
高潮--范增举玉,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
结局--刘邦脱逃,张良留谢
尾声--刘邦诛曹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4、结合具体情节,讨论刘邦项羽等人物形象。(可以谈其一点,也可面面俱到。)
人物性格:典型性格,各有个性。
(1)、项羽
有英雄气概,骄矜自负,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伯斡旋泄露军机,项羽麻痹不问,项伯说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又在“义”字上思虑不定。鸿门宴上刘邦一席花言巧语,竟使项羽不好意思,暴露了无伤,说明他无知而愚蠢。范增多次目示,举玦,“项王默然不应”,“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翼蔽沛公”,听之任之,说明项羽不听人言,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樊哙闯宴,威慑项羽,慷慨陈词,指斥项羽,项羽沽名钓誉,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赞赏,赐坐。刘邦逃跑,项羽受璧,无可奈何,缺乏深谋。听曹无伤言(大怒)决意伐刘--受项伯说(许诺)答应善遇--受刘谢罪(留饮)自愧设宴--见增举佩(默然)纵容刘邦--见伯护刘(不应)继续纵容--樊哙闯斥(称赞)赐坐赐酒--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点:直率鲁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不善用人。
(2)、刘邦
鲰生献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正中刘邦下怀,这样重大事件,刘邦都没有告诉过谋士张良,真有心计。紧急关头,摇尾乞怜,又向张良求救,张良不计前事,连发数问,从实际出发,提出“沛公不敢背项王”的方针。刘邦首先怀疑张良与项伯的关系,既而心领神会,立刻接见项伯,说得天花乱坠,做得天衣无缝,机敏过人,贯彻执行张良的方针真叫漂亮!拉拢收买了项伯,通过项伯软化了项羽,在鸿门宴上受到项伯的“翼蔽”。
刘邦鸿门谢罪是迫不得已,但有胆量有气魄,而又卑躬屈节,称项羽为“将军”,自称“臣”,奉承项羽,掩饰自己,拉旧关系,自己“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低三下四。
刘邦进入咸阳,住在皇宫,尽享荣华富贵,不肯离开。见状,樊哙与张良质问刘邦:“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 ”力劝刘邦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刘邦察纳雅言,“沛公军霸上”项羽扬言要“击破沛公军”的时候,他听取了张良的意见;刘邦要逃跑的时候,又听取了樊哙的意见。总之,刘邦还是善听人言的。赔罪时,项羽暴露了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置若罔闻,密记在心;回军后,“立诛曹无伤”。刘邦多有心计,处事果断!
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拉拢项伯(谋)--谢罪项羽(奸)--脱身独去(识)--留良代谢(周)
性格特点:
多谋奸诈,能言善变,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张良和范增:(双方谋士,智囊团,事件演变的关键人物)
项羽和刘邦共同点:
胸怀大志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大丈夫生当如此也!"
(3)、范增
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玦击杀刘邦,项王不应.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了解。刘邦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尔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其后果被刘邦利用,他不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思想动态,一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一方面由于他年龄地位,一方面由于他对时事观察和对项羽的忠心。
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王。
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4)、张良
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张良的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多谋善断: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出招樊哙.
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哙.
沉稳机智:张良留谢
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
(5)、项伯
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这有什么不敢的呢,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这完全是替刘邦说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难怪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周密,谋略:夜访张良,极力劝羽,翼蔽沛公,宴上东向坐。
(6)、曹无伤
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投机未成丢了小命。
鲁莽,草率:使人告密,激化矛盾,宴后被诛。
(7)、项庄
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有勇无谋,被动。
(8)、樊哙
忠诚: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勇武:“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真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难怪项王都得“按剑而跽”,惊呼:“壮士!”大斗饮酒,大块吃肉,粗犷,真乃英雄本色。能言善辩,慷慨陈词,痛责项王,说来头头是道。有勇有智,骂得项羽,,“未有以应”,只好赐坐;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主动请战。
5、艺术特色: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人物结构: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项羽集团 项羽 范增 项伯 项庄
刘邦集团 刘邦 张良 曹无伤 樊哙
对比照应,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孰是孰非,孰胜孰负,不问自明。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缺乏远虑,用人唯亲,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轻敌麻痹,养奸贻患,内部不团结;刘邦则与之相反,虽处劣势,但能忍辱负重,虚心下问,善于机变,知人善任,使谋臣尽施其谋,将士尽效其力,并瓦解敌方为自己效劳,及时清除内奸。刘,项在斗争中地位发生的变化,刘胜项负自成定局。
6、小结
7、作业:
结合《鸿门宴》的学习,联系古今人物对项羽的理解,将自已对这一人物的认识写一篇人物评论。
《鸿门宴》学 案
1、填空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 ),西汉夏阳人,我国西汉伟大的( )、思想家、文学家,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汗将李陵辩解,触弄了汉武帝,获罪入狱,被处以宫刑。三年后出狱,发愤著书,历经10年艰辛写成《史记》,又称( ),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 ),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本纪,( )世家,( )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 )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 )”。
2、在下面句子中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3)张良出,要项伯。( )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7)置之坐上。( )
3、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成语
(1)秋毫不敢有所近( )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3)劳苦而功高如此( )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古今异义
(1)山东 古: 今:
(2)非常 古: 今:
(3)河北 古: 今:
(4)河南 古: 今:
(5)寿 古: 今:
(6)细说 古: 今:
(7)婚姻 古: 今:
5、为下面句式找出句例
(1)数词作谓语:
(2)宾语前置:
(3)介词结构后置:
(4)判断句:
(5)省略句:
(6)被动句:
王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