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命题形式,考生如何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提炼出鲜明的观点就成了写好一篇好文章中关键的一着棋。本文主要从一、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提炼观点;二、紧紧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并由此受到感悟,提炼观点;三、运用联想,经过对材料的归纳分析,提炼出相应的观点;四、从比较和辨析中把握判断,确立观点等四个方面入手来谈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问题。
关键词: 材料作文 观点 提炼
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因其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而受到高考命题的青眯。因此,材料作文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高考语文试卷上来,比如2007年全国卷二和今年全国卷一的作文,就是典型的给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其实,这也是要求学生自己从材料中提炼观点,阐述成文。
因此,如何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提炼出鲜明的论点就成了写好一篇好文章中关键的一着棋。笔者认为,提炼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提炼观点。
如材料:78岁高龄的竺可桢,曾先后多次向外孙女婿求教高能物理知识。当他重病躺在床上,听到外孙女婿来了,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讲授物理方面的知识。老伴劝他:“你连坐都坐不住了,还问这些干什么?”竺老听了老伴的话,一边咳嗽,一边说:“不成,我知道的太少了。”
一位著名的气象学家,还认为他“知道的太少了”,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承认‘无知’才会‘有知’”这一观点。这个观点包含在这则材料的整体之中。因此由材料而形成的判断是正确的。
二、紧紧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并由此受到感悟,提炼观点
如材料:居里夫人青年时代的一次失恋曾令她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可是她终于凭着意志克制了自己,因为她想到,除了所爱的人,自己还爱着祖国和人民,还爱科学。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解为献身更伟大目标的动力,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仔细阅读这则材料,可发现很多关键语句,如“竟准备同尘世告别” “凭着意志克制了自己”,“除了所爱的人,自己还爱着祖国和人民,还爱科学”等,这些关键词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
再如去年高考全国卷二的作文材料: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这则材料寓意很丰富,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构思作文:
从材料的要旨来看,分析乌鸦的行为与结果,可以发现简单模仿的可笑与可悲,说明要清醒地认识自我,准确地把握自我,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蛮干;也可以理解为要有创新精神,勇敢地挑战自我,不懈地重塑自我,即使失败了也无所谓。
从探究牧羊人的角度来看,认真分析“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这关键语句,可以看出它包含着对乌鸦模仿行为的批评与贬斥,从而思考从寓言中汲取教训,也可以有很多种立意。例如,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能力,要处理好模仿与创新的关系,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是因循守旧的思想要不得等等。
从牧羊人儿子的角度来看,仔细品味“它也很可爱”这句关键语句,可以看出它包含着对乌鸦精神的赞叹,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例如,“挑战勇气,重塑自我”,“要富有探索精神,敢想敢干”,“给乌鸦练习本领的机会”,“善待弱者”,“向乌鸦致敬”,“盲目崇拜、盲目模仿要不得”等等。
三、运用联想,经过对材料的归纳分析,提炼出相应的观点
如材料:高速公路所以能高速行车,除了公路实行“全封闭”之外,关键在于有一条超车道。否则,如果快车、慢车、好车、坏车,都挤在一条正常车道上,高速公路就会名存实亡。
为了充分发挥超车道的作用,行车规则规定:凡在正常行车道上的车,通过了超车道越过前面的车之后,必须马上回到正常车道上来,保证超车道畅通无阻。如果占着超车道而不超车,挡住他人超车,就要课以罚款乃至判刑。
这样,超车道为任何人都提供了平等的超车机会。你技术高超,精力充沛,想快点到达目的地,可以不断地超车。他没有急事,想稳扎稳打,可以在正常车道上行驶,或开一段时间后再超车。我年老体弱,精力不济,可以在慢车道上慢吞吞地走。这里,没有谁能妨碍谁,也不允许谁妨碍谁,不存在嫉妒的问题,想嫉妒也找不到理由。因此,仔细阅读这则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高速公路所以能高速行车,关键在于超车道发挥作用。由此可以联想到在教育上我们是否能打破常规,让特长学生得到特殊的培养,使之早日成才?在人才政策上也开辟一条“超车道”,举贤任能,打破“部门”所有制之类的限制,使“超车”机会人人平等,各种人才就会迅速脱颖而出,一切“嫉妒”均无济于事。
四、从比较和辨析中把握判断,确立观点
我们对材料进行分析时一定不能脱离材料的内涵,望文生义,得出似是而非的判断。因此,一定要对形成的判断进行比较和辨析。
如材料: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人人气喘吁吁,金币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掌声,各色人等纷纷称赞,消息不胫而走。待新产品上市,厂家即获得很大的效益。
有很多考生经过提炼,得出多种观点,如:
1、(上乘的)质量+(巧妙的)宣传=(很大的)效益;
2、(优秀的)才能+(高超的)自我推销艺术=(极大的)成功;
3、让实力插上刚健的翅膀;
4、酒香还须叫卖。
若仔细研读原材料,就会发现,人们交口称赞的乃是该公司抓住人们心理(对胶水质量名实相符与否的疑虑,参金币的占有欲)所做的广告宣传。此举实属高妙,妙就妙在一举两得,即当众验证了产品质量,又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而赢得人们对产品的依赖即意味着获得市场。由此可知,“养在深闺人未知”的美好,也许只能任岁月的流逝褪尽红颜。因此,材料中隐含着一种与“酒好不怕巷子深”相悖的产品营销观念:同等质量的产品获取利润的多寡取决于宣传手段的高低。
因此,分析比较以上四种观点,我们可得如下结论:
1、是就事论事,社会意义的涵盖面窄小;2、虽然有所延展,但仅囿于人生方面,且未能突出材料的关键信息;3、和4具有广度和深度,可联系生活的诸多方面结构文章,并突出了材料的关键信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富有时代气息,且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尤其是4一语双关,更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
由此可见,我们要真正读懂材料,认真剖析材料,既要把握其显性信息,又要挖掘它的隐性信息,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判断,提出的观点才不致于无中生有,脱离所给材料。如能做到以上四点,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将再不是“老大难”了,我们的写作水平也将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