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拣麦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赏析文中景物、人物描写理解作品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生动传神、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2、通过探究课文思路和作品主题,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探究文章思路和主题。
2、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情感美。
教材分析:
本文从农村最平常、最常见的生活画面入手,从最朴实、最真挚的思想感情入题,由拣麦穗而生发出的幻想,引发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故事。文章通过对一个农村小女孩天真烂漫、充满无边的遐思幻想心情的描写,歌颂了人性和情感美。教读本文应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背景、品评语言、分析形象,进一步理解作品复杂的感情。
教学策略: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工具: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一段时光。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样的回忆呢?
你们的童年过的真是丰富多彩,你们有过拣麦穗的经历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杰的散文--《拣麦穗》。
初识投影介绍张洁。 学生回答
学生读:
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等。他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她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她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作者和背景,有助理解课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读 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整体感知课文:
体会文章自然分成的三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自拟小标题。
提示小标题的拟法:
多角度拟题:人物、事件、感情等。 学生默读课文。
可能出现的小标题模式有:
1姑娘们见麦穗 ;我拣麦穗;卖灶糖的老汉去世
2姑娘们的梦想;我的梦想;梦幻的破灭 理请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
深入研读,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打出投影)
1、听读文章第一部分讨论:
课文开头写农村姑娘们的梦,他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播放录音)
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明确:开头写姑娘们的梦,涵盖全篇,营造了气氛,因为姑娘们做梦的纯真与丢梦的困惑,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伤感,这种情感气氛笼罩全篇,也为下文我的寻梦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2、重点研读
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独白,“我”,二姨,老汉各一个同学)
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1)“我”为什么想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
(2)卖灶糖 的老汉真的想娶“我”吗?他是怎样一个人?
(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卖灶糖老汉的感情有了什么变化?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朗读,然后讨论交流。
明确:(1)“我”是由于模仿、好玩、贪吃才引出嫁人的愿望,由此可见我是一个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女孩。
(2)不是,老人对“我”的疼爱是一种隔辈的关怀和爱护,他对我的爱没有任何希求,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慈祥和善,勤劳乐观的人。
(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依恋老人了。从”担心’到”望着”,”等着"继而到伤心的哭泣,这些都是我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准确把握人物心理。
3、延伸拓展
假如老人没有“老去”请你一小女孩的名义给他写一封简短的书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代表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文中的小姑娘竟然要嫁给以为可以作他爷爷的人,只不过是为了几颗糖.我们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这样荒唐可笑的趣事,说出来在同学间交流.
准备三分钟,自由发言.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诵读,探究分享了张洁的一段令人伤感的儿时经历,感受到她对至真至纯的美好感情的渴求,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但愿我们的生活不再有失望和忧伤,原仰光和快乐永远与我们相伴.
教学后记:
本文是作家张洁的一篇代表作,文质兼美,但理解其深层内涵还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意识到这一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再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在交流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理解了作品表达的人性美,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受到了锻炼,但资助探究学子体现得不够,还应再推敲,使其臻于完善.
板书设计
拣麦穗
张洁
姑娘们拣麦穗→我拣麦穗→我与卖灶糖老汉的交往
悲哀 失望 对理想的向往 理想的幻灭
人性美
吕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