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第一课时(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1-3编辑:互联网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论语六则》

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格言、名句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原则,背诵默写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明确并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手段: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相结合诵读法、赏析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 谈话导入

1、 关于文言文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多数是文言文。需要我们掌握一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严复在翻译外文时首倡“信、达、雅”,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就中学生来说,后一点是较高的要求。但前两点是应该做到的,否则就不算好译文。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

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以意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展示预习成果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3、师生交流:教师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教师补充: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有三千,著名学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极大。

二、师生互动   课文赏析

(一)、整体感知  

1、教师放朗读全文的录音,学生听清朗读节奏的划分、停顿,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义。 

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提出疑问,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师生共同探讨。

(二)结合注解,关于一、二则学生提出难解的字词 

重点词语: 亦(yì):也。 

说(yuè):愉快、高兴。 

乐(lè):喜形于色。 知:了解。 

愠(yùn):怨恨,心里不满。 

可:可以。 以:凭借。 

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的原则:人名、地名不译;单音节词语翻译成双音节词语。 

3、抽查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解翻译课文一、二则。 

4、学生诵读课文一、二则,背诵课文一、二则:

教师抽背,学生互背。、

板书设计:论语

《论语》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课后反思

 

孙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