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4-25编辑:互联网

 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教学目标】

1、 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 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2、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式导入:

    清末时有一位十岁的少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但又不好当面开口,便匆匆走进客厅安然落座了。 

  父亲总为儿子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声色地训示儿子一番。筵席开始了,父亲灵机一动,便当众对少年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 

  少年不知父亲的用意,毫无思想准备,但凭腹中的才学,自信不会出丑,于是满口答应下来。 

父亲略加思索,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这少年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采不已。父亲早忘了那件不体面的趣事,他被儿子那字字珠玑、音韵铿锵、对仗工稳的下联陶醉了。 

那么,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少年是谁呢?他就是--梁启超,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主人公。

    我再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的原名叫梁治华。

2、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3、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4、作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5、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还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即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曾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后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又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晚年任清华大学研究员教授,一生著述达千万字,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然而幻想能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他痛定思痛地反省这一段经历说:“别人怎么样评价我我不管,我近来却发明了自己一种罪恶,罪恶的来源在那里呢?因为我从前始终脱不掉‘贤人政治’的旧观念,始终想凭藉一种固有的旧势力来改良这国家,所以和那些不该共事或不愿共事的人也共过几回事。虽然我自信没有做坏事,多少总不免被人利用我做坏事,我良心上无限苦痛,觉得简直是我间接的罪恶。”(《外交欤内政欤》)于是他对政治失望已极,最后从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坛中抽身而出,转入学界。

二、解读课文:要求学生养成作旁注的习惯。

1、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

莅校(lì)  迥乎(jiǒng)  精悍(hàn) 步履(lǚ)  谦逊(xùn) 激亢(kàng) 

屏息(bǐng)   试泪(shì)   蓟北(jì) 涕泗(sì)    箜篌(kōng hóu)

饮:yǐn(饮恨)   屏:bǐng(屏住)          

yìn(饮牛)        píng(屏障)     

履:(lǚ)履行  屐:(jī)木屐  屡:(lǚ)屡次  屦:(jù)草屦

拭:(shì)拂拭  弑:(shì)弑君  试:(shì)试验  轼:(shì)苏轼

箜:(kōng)箜篌  倥:(kōng)倥偬

炯:(jiǒng)目光炯炯  迥:(jiǒng)迥然不同  

2、                         梁任公演讲特点

          演讲前:准备演讲稿(办事认真、书法修养好)--铺垫

          入场外貌:秃头顶、宽下巴、短小精悍、肥长袍--前奏

          动作: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风趣)

                  神态生动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

                      (20年后回忆--侧面描写)

                  背诵有趣(博闻强识  旁征博引  记不起就敲头)

           表情:  于紧张处成为表演 (手舞足蹈  两哭--感情丰沛)

                   于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  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

3、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三、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瞓r>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四、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五、拓展阅读 

                              雅舍

                             梁实秋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 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 

    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①,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①本文选自作者《雅舍小品》一书(香港碧辉图书公司出版)的首篇,故云。

1.问题设计: 

⑴、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环境  室中事)  

⑵、 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不雅。) 

⑶、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雅的原因是什么? (最宜月夜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 ) 

⑷、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乐观、简朴、不惧艰难)

2. 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

阶。                       。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⑴前面有阡陌螺旋的稻田              ⑵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⑶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        ⑷再远望过去是葱翠的远山几抹 

⑸旁边是高粱地,是竹林,是水池,是粪坑 ⑹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 

A、⑵⑶⑹ B、⑴⑷⑸ C、⑵⑶⑸ D、⑴⑷⑹     (A)

 3.总结: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很有特点,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大家刚上高一,那就任选自己初识的某位新老师,对其刚出场时的情形进行特征性描写,200字左右。

  

 

王宝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