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十三中学 朱雁
一、引言
新课标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烦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不宥于课本范文,突破原有的课堂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是笔者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课题。
二、教学创意说明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父母的心》是一篇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的小说,内容浅显易懂。它与本单元其他三篇课文有共同的主题,即表现父母对子女的挚爱亲情。《背影》歌颂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甜甜的泥土》揭示了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伤害及母亲那催人泪下的爱子之情;《我的母亲》颂扬了伟大崇高的母爱。
编者将这几篇文章编排在一起,绝非简单的组合。于是笔者就开始了关于教学方面的思考: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教师究竟能给孩子们些什么呢?怎样多方面、多角度地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避免以文教文,使每篇文章的教学各具特色,各富新意呢?
深思熟虑后,笔者在教《父母的心》这篇课文时,将教学设计为:以文本教学为基础向现实生活延伸,把教学过程艺术性地安排为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教学板块:第一块,课内教学--《父母的心》的文本教学(18分钟);第二块,课外延伸--现实生活体验的融入(27分钟)。两者组合形成“扩容思路”使课文的文化底蕴,在延伸中越发显得深刻动人。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那些平时被淹没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之中看似琐屑、不起眼的父母之爱,了解父母的一片爱子之心,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三、背景
新课标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这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发生激烈的碰撞。鉴于此,我们申报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与策略》省级教改课题,并较早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与尝试。这也是我们此次将课堂教学的重点由文本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过程
1、整合文本 呈现内容
(1)根据预习,请同学们回答两个问题:
a、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
明确:贫穷的父亲母亲 贵妇人
b、这个故事的情节有哪些波澜?
明确:
三送三要,一波三折:
求子→送长子→换次子→易女儿→要女儿
c、快速阅读,找出在“三送三要”过程中,描写父母情态的关键词。
父母:十分犹豫→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无精打采→不好意思 失魂落魄→失声痛哭 如数奉还
贵妇人:求子心切→得子喜悦→理解父母心
d、补充标题:
父母的心是 一片爱子之心
2、创设情境 辩论切入
辩题:课文中的父亲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你选择送还是不送?请阐述理由。
(学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学生甲:我同意送。与其和爹妈一块饿死,还不如送给那个好心的贵妇人。毕竟那样,孩子既有幸福的生活,又有光明灿烂的前途。何乐而不为呢?
学生乙:我觉得送走不好。孩子享受的物质条件再好,也不如跟着自己亲生父母幸福;如果感觉不幸福,何来光明前途?再说,连狗都不嫌家贫,何况人呢?(学生哄笑)
学生丙:我也同意送。他可以利用贵妇人的钱财完成学业,找到一份好工作,再挣钱养活自己的亲身父母,这不更好吗?
学生丁:我不同意送。等到那个孩子能挣钱的时候,他的父母家人早就饿死了,他活着还有什么劲呢?
……
(精彩的发言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3、 链接生活 寻找体验
教 师:同学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殊途同归:送与不送都是父母之心,都是父母之爱,都体现了这种爱的博大。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作家赞美过这种爱、歌颂过这种爱。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感受到这种浓浓的爱。请大家结合亲身体会,将你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口头表达出来。
(同学们自由发言,或说父母给自己创造的良好物质条件;或说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关照;或说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启发与鼓励……)
教 师:爱是相互的,我们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如何回报父母的呢?比如对他们说的一些话,做的一些事……请大家来谈谈。
(短暂沉思之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朱同学:我妈妈下岗了,她每天全心全意地照顾我,爸爸起早摸黑地干活挣钱,每天累得筋疲力尽。而我却不用心学习,成绩一退再退,对爸爸妈妈的教育不以为然,经常用言语顶撞他们,完全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今后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考出好成绩,让爸爸妈妈高兴,我再也不顶撞他们了。
王同学:(带着歉疚)……我父亲为我付出那么多,可是我时常嫌他太罗嗦,不愿意和他多说话,更不愿意为他做事。(潸然泪下)爸爸很胖,他弯腰很困难。今后,我一个月要帮爸爸洗泡一次脚,剪一次脚指甲。
牛同学:我父母靠卖豆浆、豆脑供我上学,他们每天要忙到夜里十一二点才能睡觉,早上三点多钟就要起来干活,辛苦极了。当我学习、生活上需要钱的时候,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满足我。可是我却认为他们没文化,什么都不懂,张口就冲他们,回家把房门一关,不去搭理他们,认为跟他们说也是白说,只管做自己的功课。(泣不成声,断断续续)甚至我还为父母从事的工作感到丢人。今后我要善待父母,好好学习,报答他们对我的爱。(老师眼中噙着泪花,全班大部分学生也呜咽着,有的同学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趴在桌上哭出了声,气氛达到了高潮。)
姚同学:我家经济条件很好,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父母对我有求必应,蜜罐子里泡大的我不知甜的滋味。我不仅没有幸福感,更不去想父母这样做为了什么。我经常泡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从优秀生的行列滑落到后进生的队伍里。今天想想,真对不起我的父母。(泪流满面)以后我再也不进网吧了,刻苦学习,重新回到优秀生的行列,让父母为我骄傲,报答他们的爱。
李同学:我的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很好,我认为我很对得起父母了。今天我才真正懂得父母的爱心比天高,比海深。今后,我不光要学习好,更要关心父母,在他们下班到家时,我要为他们递上一双拖鞋,端上一杯热茶,送上一句问候。让父母也能得到子女的关爱。
……
教 师:同学们谈得太好了,你们表现得真棒!你们的反思精神令老师钦佩和感动。你们简直超出了老师的预料。老师和你们一样,以前也被那深沉博大的父母之爱包围着。可是,如今,老师的父亲已经亡故,老师再也无法报答他的爱,只能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那仍然健在的母亲身上。同学们,珍惜与父母共处的美好时光吧,千万不要像老师如今这样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终生遗憾!
教师: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父母之爱的故事其实很多很多,让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它们、用一颗特别敏感心灵去感受它们吧。请大家课后把自己在这方面的独特感受与体验诉诸文字(不少于600字),献给自己的父母,以此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爱父母就让他们知道!爱父母就让他们快乐!爱父母就让他们骄傲!
全体师生在音乐声中齐唱《懂你》。饱含对父母爱心理解和感激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飘向空中,飞进父母的心田。气氛再次达到高潮。
五、教学效果
下课铃响了,可是同学们意犹未尽,大家都还沉浸在这堂课的氛围中没有回过神来。45分钟的课对他们来说显得太仓促,太不过瘾,还有许多话想说却没有时间了。第二天,批阅交来的作业,学生那些想说而没机会说的话,全写在文章里了。连平时作业马虎、写作平平的同学也写出了真实的体验故事,表达了对父母爱心的理解,对以往无知任性、不善待父母的悔恨,以及今后用具体行动回报父母之爱的决心。
这堂课能引发出学生如此强烈的心灵震撼是笔者始料不及的,学生的灵魂似乎接受了一次神圣的洗礼,而真情实感引发出的真挚动人的文字,更让笔者由此找到了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出乎笔者意料的。
六、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教师不能只以本为本,应强调大语文观,强调综合性学习,从生活中学语文,从实践中学语文,将课本与生活紧密相连,将课本与亲身经历紧密相连。营造有诱惑力的氛围,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中领悟课文无穷的意蕴,在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堂课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个较好的尝试。
这堂课有没有遗憾?有。试想:如果这堂课能使用多媒体技术,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演示文稿,辅助第一板块的教学,也许该板块的教学会更简洁流畅、更省时省力;如果再能及时找到并播放杨坤、谭晶联袂演唱的那首《天下父母心》音像资料,声画结合,催人泪下,定能为这堂课的情感氛围增添新的亮点,大概第二板块的教学也会更直观生动、更具感染力,达到最佳境界。
和任何一门艺术一样,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我们往往在课后的反思中,才能发现那些不尽人意之处。而就在这“探索--反思--探索”周而复始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能。
作为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只要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教学就会发生悄悄的改变,教师和学生就一定能分享到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