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10-3编辑:互联网

 课    题: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教学目标: 1、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绩和意义。

        2、学习虚实结合、深入浅出、准确生动的说明事

           物。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自读、复述、合作交流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克隆,是近几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科学话题 ,其研究和研究成果已经对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较为直接影响。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我们应该学会关注科学的发展。那么,“克隆”是什么?克隆技术有了怎样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具有怎样的意义?就肯定是我们极想知道的问题了。在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中,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这方面的知识。

二、阅读主场

    (一)学生自由浏览课文,了解克隆成功的事例和克隆的具体情况。(通过复述进行交流。)

    (二)由学习小组组织组员采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集体阅读课文,对文中有重要理论意义的语句进行标记(教师提示:标记内容包括“克隆最初的含义”,“现在的含义”,“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意义”等)

    (三)根据课文结构,将学习小组分成四个部分,各负责认真研究一个小标题下的相关内容。(研究中要求采用生疑发问的读书方法,先小组组员提出问题,由小组研究尝试解决;如本小组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则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小组间合作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上讨论,由全体同学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建议同学尽量避免直接就文中的科学术语生疑发问。)

    生疑发问的参考问题:

     1、介绍动物克隆的成就,安排了怎样的顺序?

     2、克隆技术已经带给人类哪些好处?还可能带给人类哪些好处?

     3、应该怎样看待“克隆人”的问题?

     4、克隆技术重点研究的是植物的无性繁殖还是动物的无性繁殖?

     5、动物的无性繁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7、文中引《西游记》中“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有什么目的?

     8、为什么作者要提醒人们要严肃的考虑克隆的含义?作者担心什么?

    (四)教师提示本文写作上的特点,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实例予以说明。

    介绍深入浅出,内容虚实结合,语言准确朴实。

    深入浅出:

    对于克隆是什么的问题,文章由植物而动物,由常见的“插条”现象而谈极深奥的科学概念,可谓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可见可触。

    虚实结合:

    全文四个部分,先从理论上解释什么是克隆(虚),在大体上按时间顺序,由易到难地介绍克隆的实践(实),最后再揭示克隆的意义(虚),使读者明白什么是克隆,如何进行克隆,怎样使克隆健康发展。

     准确朴实:

     文章既大量使用科学术语,如,“无性繁殖”“卵细胞核”“促性腺素”“换核卵”等,显得科学、严禁、准确;又大量使用通俗朴实的语汇,如“来自一个祖先”“猴毛变猴”“活蹦乱跳的爪蟾”“自由游泳的蝌蚪”“母马配公驴”等,显得自如、活泼、生动。

三、阅读尾声

    (一)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二)词句积累(抄在积累本上)。

    匍匐茎   繁衍    囊胚    就绪    孵化    蟾蜍    

    两栖     激动不已        哺乳    率先    协调    

    难能可贵   造福    濒临   悲喜交集

    (三)布置作业。

    学习小组借助网络,集体查阅收集克隆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的资料,充实大家对克隆技术的了解认识;让家长观看查阅收集的资料,与家长一起分享科学成就带给我们的喜悦。试以“克隆”为话题编一个科幻小故事,体现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主题。 

周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