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学案(人教版高一选修)

发布时间:2016-5-19编辑:互联网

 将进酒》学案

编题   杨长荣   

【诗海拾贝】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一诗以白描的手法,精炼的语言,为我们分别勾勒出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人的形象轮廓。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纪最大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势就像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引用这一典故,以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接着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李琎》),所以,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麯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将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

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浮起“移封”的念头,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刻划真实而有分寸。

继而出现的是李适之。他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吐纳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天宝五年适之被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适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适之诗句。“乐圣”指喜喝清酒,“ 避贤”,指不喝浊酒。联系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亮相后,跟着登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藐视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犹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司马迁写《史记》常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苏晋耽禅,长期斋戒,但同时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最终往往是“酒”战胜“佛”,因此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描绘完以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酒和诗才。李白嗜酒,醉后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

“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越发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无所顾忌,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鲜明地刻画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未必是事实,但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交,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把李白塑造成一个桀骜不驯、毫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并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一路走一路挥毫泼墨。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贵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连饮五斗后才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四座。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突出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准确、严谨。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的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三维目标】

 1.诵读、背诵全诗。 

 2.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知识荟萃】

一、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二、《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 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将(qiāng),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ァ督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 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 题以积极的内容。 

三、、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

李白字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等是俯拾即是,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四、正音正字 

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文本探究】

1:开篇两句“君不见”连用有何作用?  两句“君不见”的重心在哪一句?首句为何要从黄河写起?

    明确:这是李白的独创,别人多是在诗的开头或结尾偶然用一句(如岑参《走马川行奉 送出师西征》的开头和杜甫《兵车行》的结尾)。后人评价:“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 这就增加了诗的气势和力度,阔大了境界,先声夺人,令人震撼。 重心是后一句。而其中的“悲”又是全诗的“诗眼”,给全诗奠定了悲怆苍凉的基调。 

写“悲”是李白诗歌常见的主题,如他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 镜里,何处得秋霜?” 

    从黄河写起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如李煜 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 “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 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李白写黄河的诗句还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 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这其中尤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最为脍炙人口,成为赞美黄河的千古名句。 

2:自哪一句开始点酒入题?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句中虽没有用一“酒”字,但诗人用 

“金樽”“对月”这样的形象语言,更把饮酒行乐诗意化了。诗中的李白“悲感”但并不 “悲观”,他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情绪由“悲伤”转为“乐观”。  

  3:李白是抱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宏愿来长安入仕的,但从以上诗句看,李白 在政治理想破灭后,好像很安于这种颓废享乐、放浪形骸的生活,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明确:这其实是一种假象,是李白借酒来消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李白的骨子里是希 望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这也是儒家的一贯主张,但苦于奸臣挡道,报国无门。他在《行 路难》中哀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他的人生理想是像 范蠡、张良那样“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4:如何评价李白在失意的暮年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高度自信的豪迈诗句?对 后世有何影响? 

    明确:说“必有用”,可见“此材”未被用。但李白从没有真正悲观消沉过,心中始终 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他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每每自勉“才力犹可倚, 不惭世上英”。在《行路难》的最后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这才 是真正的李白,从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即使在他 去世前一年,年已61岁,听说李光弼率军讨伐安史余孽,仍不顾年高体衰,请求从军。后因 病中道折回,悲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第二年便病逝,终年62岁。所以 读李白的诗篇,不会让人萎靡不振,而是在激愤中涌动着奋进的豪情。

“有用”且“必”, 何等自信,何等乐观,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这既是李白愈挫愈奋的性格写照,更是其人生 价值的宣言与呐喊,成为全诗中最精彩夺目的诗句,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已化为民族的宝 贵精神财富。 

5: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痛饮狂歌,对朋友愤言“钟鼓馔玉不足贵”,是由衷之言吗? 

为何“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确:李白怀用世之才,本当位列卿相,治国安邦,却“抱利器而无所施”,而碌碌之 辈反窃居高位,安享富贵,“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心理怎能平衡?说“不足贵”决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忧愤之极的反语。他在《江上吟》中说: “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也应西北流。”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怒喊:“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这种愤愤“不平”心理的反映。只是“安能”句直白而昂扬; “钟鼓”句表达略消沉。所以“钟鼓”“但愿”两句,可看做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正因为其 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愁苦。闻一多在其长篇叙 事诗《李白之死》中写道:“若不是你们(酒)的爱护,我这生活可不还要百倍地痛苦?啊! 可爱的酒!自然赐给伊的骄子--诗人的恩俸!神奇的射愁的弓矢!……” 

   6: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  

    明确:做济世有为的“圣贤”还不如当颓唐堕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么荒唐不 可思议的社会现实,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他们的才华不能用于当世,不能够被当世人理解所以“寂寞”,而他们借酒浇愁 ,无意间又在后世留下了英名。历史上“圣贤寂寞,饮者留名”的首推辞官归隐的陶渊明,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性 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经常是“杯尽壶自倾”“悠 悠迷所之”,深感“酒中有深味”,著有《饮酒》诗二十首。晋代的“竹林七贤”大多是隐 居山林的好饮名士。其中刘伶更为典型,著有《酒德颂》。据说他外出,常带把铁锹,告诉 别人:“如果我醉死,就挖坑埋掉。”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为“饮者”留名的最好明 证。 

      因为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 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曹植《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7:李白不过是元丹丘、岑勋招饮的客人,而他却高踞一席,反客为主,颐指气使,怪 责主人少钱缺酒,缺乏“千金散尽”的豪气,提议“典裘当马”换取美酒,一醉方休;而且 “呼儿”“与尔”口气甚大,狂放无礼,让人简直搞不清谁是“主人”,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李白本性狂放洒脱,加之“他乡遇故知”的兴奋和已酩酊大醉,以至“忘形至尔 汝”。最主要的是诗人与朋友的关系非同一般,非“尔汝相称”的豪迈知交不能如此。 

8:诗的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的“高堂明镜悲白发”首尾照应,有何 

作用? 

    明确:一“悲”一“愁”遥为呼应,余韵深远,强化了整首诗的悲愁愤激的氛围。李白 本欲借酒浇愁,但“斗酒难消块垒愁”,正像他自己所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无奈之下只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9:李白自称“我本楚狂人”,杜甫说他“痛饮狂歌空度日”,如何理解李白的“狂放”? 

  明确:这一方面是李白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本性使然;同时李白用这种让世人难以 理解的“狂放不羁”,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不合理秩序的蔑视挑战。他在长安时即以 “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玩世不恭的狂态 表达不被重用的不满。杜甫在怀念李白的《不见》一诗中写道:“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只有像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才能对另一个伟大诗人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爱惜。 

10、根据分析,请表述出李白在本诗的感情变化过程。

纵观全诗,围绕一“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1-4句)→乐观(5- 

8句)→狂放(9-14句)→愤激(15-22句)→更狂放(23-27句)→愁苦(28句)

11、夸张的运用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试举例加以说明。 

    例一:“朝如青丝春成雪”: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诗人在25岁上“辞亲去国,仅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例二:“会须一饮三百杯”:“一饮三百杯”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详见“补充注释”),李白仰慕古人的大度,有效法之意。在《襄阳歌》里他曾写道:“鸿鹦村,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里是重申其意。这种夸张,跟故意张大其辞是有区别的。 

    例三:“与尔同销万古愁”: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足以当之。这种夸张,也不是故意张大其辞,可以使人信服。 

【随堂小练】

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答案】将,qiānɡ;樽,zūn;烹,pēnɡ:岑,cén;馔,zhuàn;谑,xuè;将,jiānɡ;散,sǎn。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

【答案】高堂:高大的厅堂;会须:应当;足:值得;恣:放纵;径:即、就;尔:代词“你”;但:只;何为:为什么。

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C)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五、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C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急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六、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这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②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10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答案】D(请/拿;A应当 B再 C介词,为。)

八、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答案】C(语助词)

九、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答案】① A(注意“高堂”的准确翻译,后一句中比喻句的体现。)

②C(注意“平乐”“斗酒十千”的翻译。)

十、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课后反思】

 

杨长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