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美起来(九年级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8-14编辑:互联网

 原文地址:http://m.lunwen115.com/lunwen/jylw/xkjy/2681.html

摘要:本文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讨,提出要将说话美、意境美、表演美、生活美及自然美带入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1-0077-01 

   

  作为农村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发现农村中学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语文兴趣不浓,甚至讨厌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寓教于乐,如何使学生进入轻松愉悦的心情的课堂呢?我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1、课前5分钟演讲,让学生由怕说到敢说,把“说话”美带进课堂。上课开始,我让学生自己走向讲台发表演讲。但中学生往往因羞涩腼腆或信心不足而不肯开口“说”,久而久之,形成惰性。因而,我首先要根除他们心中这一最大障碍,激发他们“说”的兴趣。我的做法是降低难度,树立信心。在训练中如果一开始难度过大,必然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训练之初,我往往只是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如:每次接到一个新班,我总是让学生先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喜好的科目及原因等简单的问题,这些都是他们很熟悉的,所以不会望洋兴叹,都能比较流利地介绍有关情况,我对些要即时给与肯定,让学生觉得开口说话并不难,从而信心倍增。如果学生还是不敢说,我就启发学生讲故事,或者电视剧里的情节,有时我还津津有味和同学们一起谈论电视剧里的情节。别看这些学生平时不说话,一谈到电视剧就开了话匣子。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由怕说到敢说,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2、利用音乐、图片,引导学生朗读,把意境美带进课堂。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专用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如:《山中访友》一文中,作者在访问古桥、森林、白泉等老朋友时,运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为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它的美丽和意境,我为学生配上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如情入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3、借助表演,揣摩文章内涵,把表演美带进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物多么迷人,描述的事情怎样感人,有趣。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其重要的确原因是不是学生角色模式的定势,使得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多把自己置于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情感难以引起共鸣。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感情能力,必须让其随机进入课文,通过角色转换,表演情感的体验,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者。这样角色就成了引导感情的桥梁,就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尔墨斯来到人间想知道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问宙斯的像值多少钱,“一元”,他一听说很得意,又知道赫拉的雕像只贵一点,他更是洋洋自得,当问到自己的雕像时,“算做添头白送”,他一听顿时焉了,在这里,我让学生充分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动作的指点,语言的点拔,让学生理解了爱慕虚荣的人却不被人重视。这样表演中揣摩,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和知识的积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的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  

  4、品佳句好段,把自然美带进课堂。教材中有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我把这些佳句、好段叠出来,让学生细细品味,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美,如《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通过这些佳句好段的赏析,诱发学生去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从而派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又通过这一系列的赏析活动,学生全身地投入大自然中的“美”中去了 。 

  5、以生活为体验,培养学生情感,把生活美带进课堂,在教学中,我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个“成就感”包含了什么意思?很快学生发现了是战胜困难后的感动与喜悦,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像,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来。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写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并读得声情并茂,写得绘声绘色。 

天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