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加的星期天》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6-4-23编辑:互联网

 

教学案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人教版七年级下)

内蒙包头北重四中    孟瑞霞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人物形象的个性和共性,积累文学语言的精华。

技能目标:

能结合资料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目标:

亲近世界文豪,受到美的陶冶、情的感染。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共性与个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分配]

1×45分钟

[课前预习]

1、四人一小组,每人想办法搜集并整理文中一个人物的资料。

2、朗读全文,提出一个希望探究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从孩子们了解的作家谈起自然引入。

二、主体部分。

1、交流、汇报--资源共享。

由先前组成的四人小组,选出组长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组内交流汇报,各组员根据自己对资料的整理积极发言。

2、 阅读、置疑--整合建构。

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

( 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提出你希望探究的那个问题。)

3、择友、择师--真情告白。

选择其中一位你特别想结识的文豪做朋友或导师。清楚地说明理由。

三、导练部分。

    1、摘抄并朗诵一些精彩词句。

2、积累词语:准确的词语、生动的词语、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

3、 积累句子:精致优美的句子、文采飞扬的句子、余味无穷的句子。

……

[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师:假如你是孙悟空,现在就可以变作一个风流倜傥的文学青年,去到福楼拜的单身宿舍参加这次聚会,你最愿意和谁交朋友或选谁作老师?

生1.导师--博学、和蔼、正直、威严,屠格涅夫、左拉、福楼拜、都德,他们都是世界文豪,人类思想的导师。几番考虑,我最看好的还是《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到现在小弗郎士的描写依然那么清晰。作为老师,让学生永远地记住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这比做在本上的笔记更实用。

生2.我倒希望都德成为我的好朋友,经常感受他像唱歌一样的讲话调子,活跃的语言带给我快乐,带给我舒适的感觉。

生3.我觉得都德手势生动、举止活跃,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事物,这样生动的人谁会不喜欢呢?做朋友和导师都是最好的。

生4. 福楼拜用法语创作了一本响彻世界的巨作《包法利夫人》,书中对各人物的刻画都深刻地折射出一个伟人的睿智,从他的家里没有一样是用来装饰的物品,从他可以用很犀利的一句话结束一场辩论,从他的思想可以纵观历史来看,无不透露着他是一个思想境界脱俗的人,这正如我向往的境界,因此我选福楼拜当我的导师。

生5.我喜欢滑稽,渴望激情,就象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如果他成为我的朋友,他一定会用他过人的智慧教会我怎样演绎激情,让我在人民、在社会需要我的时候义愤填膺,朝着那黑暗大笑!

生6. 福楼拜有李白一样放任不羁的性格,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豪气、有力度,我愿意像福楼拜一样,学他所拥有的东西。

生7. 福楼拜容易激动,更能静下心来倾听,这是一种美德,相信他周围一定是充满生机的,这一点,让我有一种想与他成为朋友的冲动。

生8.博学的人是最吸引人的,福楼拜“能从茫茫的历史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并加以比较”,他的知识面是多么宽广啊!与他交往能使眼界开阔。他洞悉宇宙,望穿千古,即使是短短的几句话,也可以让我在欢乐中学到最深刻的道理。我愿拜他为师。

生9. 屠格涅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无论什么事情,经他一说,便一下活了起来,那些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能在你眼前浮现出来,我真想有他这样的朋友,这样我的生活也可以变得多姿多彩。

生10. 屠格涅夫博学多识,具有狂热的理想,尤其是醉心文学。他们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常谈到文学史方面的事件,他能流利的翻译歌德和普希金的诗篇,多么希望能遇到这么一位导师啊!

生11.作为一名导师,能在汲取别人的意见之后再发言,能平静温和地对待大家,这是难能可贵的,左拉做到了。他总喜欢在人们激情冲动之后再发言,他很少说话,喜欢思考。另外,他的发达的脑门深藏着智慧,他的竖立的头发显现出的坚强也是我喜欢的,所以我希望他做我的导师。

师:同学们的发言异彩纷呈,有对人物的个性与共性的准确把握,有对人物的感性和理性的选择。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也忍不住心里要选一选。

……(视现场的情形决定说还是不说)

师:学习语文,不但要探究书本,还要用所学来指导生活。反过来,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源泉。

……

我的反思: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一篇课内自读课,这种课型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进行选择,自觉参与。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我的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极力体现着这一点思想。教材只提供了星期天聚会的情节材料,文中人物群像的把握,对人物的评价,老师也好,学生也好,都是在自己知识经验观点的基础上的重新建构。完成这种意义的建构的外在因素就是由师生、学生与学生交往互动构成的教学环境;内在因素就是师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处世态度等。为抓住教学重点,实现三维目标,主体部分三环节层层铺垫,环环相扣。

本课例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人物形象的共性与个性。情感目标是亲近世界文豪,得到美的陶冶、情的感染。在“择友择师”环节中实现了此目的和目标的大融合。下面我们来剖析一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聚会本身是热闹的,但如果把学生对课程的情感态度排除在教学范围之外,一味地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用教学语言渲染如何热闹,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热闹他们的,他们高尚他们的,与我无关。教学之巧就巧在老师轻轻一点,化作孙悟空,参与到聚会中,物色朋友导师,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成人很容易怀着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态向世界文豪学习,而学生则不然,虽心怀景仰,但还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了比较、选择。从31名同学的发言可以看出,小到人物的一举一动,大到人物的气质品质,在比较中,学生对人物形象做了一次扎扎实实地探究,在选择中,他们又融入了各人独特的感受、价值判断(这里不乏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也参与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拉近了自我与文豪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这是个人自我生命的升华与超越,是个人精神的解放。31名同学的发言,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态度端正。的确,在积极参与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悄然地变化着。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人的经历、情感、知识储备等的影响,各人的体验也会有所不同,但这丝毫不妨碍它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深入把握了教学重点,实现了三个维度的交融,使日常的语文教育上升到真正从心里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而且学生的这种个人体验,对于逐渐培养学科兴趣、学科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孟瑞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