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点,大讲究--例析几种标点误用现象(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8-22编辑:互联网

   有些同学在平常作文中,经常错用标点,有的一逗(或句)到底,有的随性而加。老师也许零散地纠正过,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少人仍然一错到底。出现这种现象,多是没有系统地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因为教科书上并未就此知识提出具体要求,能不能专题讲解就靠老师各自发挥了。其实,小小标点符号的使用大有讲究,一般人略知一二,并不全面系统,出现的错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问号。

  (1)这次比赛究竟是你去?还是我去?

  (2)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3)怎么哪?张三。

  这三句问号都用错了。句(1)是选择问句,陈述的是一个主题,即比赛人选问题,只能有一个句末标点问号,中间用逗号隔开。句(2)是陈述句,虽然句中出现了“哪里”这个疑问词,但并不要求回答,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所以句中两处都应该用逗号。句(3)是倒装句,如果恢复正常的顺序很容易看出是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句末标点,所以句中用逗号停顿,句末用问号。

二、冒号。

  (4)我看见墙上写着:“请讲普通话”几个字。

  (5)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6)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7)“也许我能帮助你,”鲁豫说:“我是香港凤凰台的主持人。”

  这四句冒号都用错了。句(4)冒号只管到引号完,不管到句终,有悖“提示的内容是句子的全部,才能用冒号”的原则,应删去冒号。句(5)是转述别人的话,且人称发生了变化,不能用冒号,可改为逗号。句(6)用了两个冒号,违背了“同一句中如没有用引号,不能用两个冒号”的规则,可将其中一个改为逗号。句(7)叙述人提示语“某某说”在引文中,其后用逗号;若“某某说”在引文后,则用句号;只有“某某说”在引文前,才用冒号。

三、顿号。

  (8)他今年十一、二岁。

  (9)我们学校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 10)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姚明学习!”、“向姚明致敬!”的口号。

  (11)市第一中学的校长、主任、第三中学的校长、主任都来开会了。

  以上四句中顿号使用有误。句(8)中“十一二”是表概数,不能用顿号,应删去;只有表示确数时才用顿号,如:“今天该由第一、二组做卫生。”句(9)中顿号和“及”重复了,二者不能同时使用,顿号应删去。句(10)中所引并列成份间有感叹号(或问号亦然),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应删去。句(11)中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都用顿号致使层次不明,应将第二个顿号改为逗号。

四、引号。

  (12)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13)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14)(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以上三例引号使用均有错误。句(12)所引内容充当大句子的一个成分,不独立,不能带语气,故下引号应在句号前。句(13)“礼多人不怪”是俗话的内容,不含语气词“嘛”,故下引号应在“怪”后,并删去冒号。句(14)引号内有引文,外层用双引号,里层用单引号。

五、省略号。

  (15)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花开不断。

  (16)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这两例省略号使用有误。句(15)省略号和“等”同时使用重复了,应删去省略号或者去掉“等,”。句(16)省略号后一般不用点号,应去掉句号。

  本文发表在《读写算》2009年第5期上,内容是例析几种标点误用现象。

  作者:刘晓芳,湖北省荆门市文峰中学老师,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您正浏览的文章《小标点,大讲究--例析几种标点误用现象》由易百特(www.ebaite.com)整理,原文地址为:http://m.ebaite.com/lunwen/yuwen/chuzhong/201004/2090.html 

刘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