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悟披沙拣金--现代文阅读归纳要点中心要点浅说(人教版高三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6-4-4编辑:互联网

 

【技法浅说】

归纳要点是每篇阅读必考的内容。我们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筛选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要求组织好表达语言。   

            关于整体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阅读试题都强化了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这是体现新课标精神的。从人们一般的阅读心理来看: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弄清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而命题者却把一篇文章或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且围绕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来设计试题。考生具备了整体阅读的意识,方有可能答好每道阅读试题。 

  文章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意义联系的系统,它有自己的整体结构。“整体感知--细部探究--重点感悟”是阅读的基本规律。整体阅读不仅仅指内容大意(概括主旨)方面;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也属于整体阅读的范围。具体说来,在解答阅读试题时,第一步要速读全文,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的概要--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第二步要依据整体的感知,高屋建瓴地分析文章的局部,直至词语句子的意义、关系,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第三步再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从而对文章的整体达到新认识。这种“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策略,完全符合解答阅读试题的规律。 

           分析、筛选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信息就是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以及有关对它们的解释与阐述。分析、筛选就是是指阅读时,在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次存主,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这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迅速获取知识的一种能力,也是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能力考查要求。

   分析、筛选必须在把握文章重要内容的基础上,而重要内容一般表现为:新概念;特殊语句;文章的主旨句。

   所以,如何分析、筛选,主要抓住文中的指代词、概括词、情态词、主旨句、过渡句和标题来进行。

①指代词   许多语境下,如相关的人物、事物、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上下文的联

系,为了语言的简洁,都需要指代词。比如,这样、那些、既然如此、总之、它们、因此、其实等。指代词往往是后文指代前文,所以,抓住了指代词,就等于抓住了前后文之间的联系。对一个小小的指代词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就反映着对文章整体的阅读理解程度。

②概括词   概括词是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的句子,有的时候概括词出现在文章的主旨句中,但大多数情况下,在行文中出现,是作者或转述者的观点的自然表露。

③情态词   在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中,经常遇到情态词。或者类似于蕴含感情的意象,或者是直接传情达意的心理描写。

④主旨句   它传达出最重要的信息,其位置往往在文首或文尾。

⑤过渡句   它虽然不是最重要信息的所在,但由于它勾连上下段,彰显文章的脉络层次,所以,在整体阅读的背景下,对过渡句的理解常常关系到对文章的理解。

⑥标题   标题往往通过关键词或标点符号,或揭示线索,或展露感情,或确立主题,深刻把握标题,往往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提纲挈领、事半功倍之感。               

          整合、组织、表达

    本考点还要求在分析、筛选的基础上,对信息加以整合并进行简单的表述。表述时,应有下列注意点:

①对于这样的概括性题目,一定要设序回答,分点列写。这样的好处在于信息点周详全面,不会丢三落四,顾此失彼,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②应看分答题。这不单单是一个功利的得分问题,而主要是因为分值对于信息点的多少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③应该有一点条理。各个答案间应该是总分式或是分总式的关系,而每条答案也应该突出关键词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踩点给分”的“点”)。

      【选文读练】

   (一)感受西湖            

       祝 勇

  很早,便在描绘西湖的诗文中沉醉,便想变作那风景中的一只鸟、一株树,静静地守望她。

  站在西湖边上,方觉出那些美文的局限乃至艳俗。因为这时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西湖不是湖,西湖是一个灵魂。

  天地何时孕育出这般奇美的景观呢?竟然把可以使人联想到的所有关于美的东西都会聚到这里。这时我不得不叹服造化的神奇。远望湖面,会使你产生远甚于凝望情人的眼眸给人的内心带来的震撼。因为这绝不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不是在倾听情人内心的倾吐,而是在接受来自安琪儿围就的圣殿中的声音,那是一种慈爱的关照,是播撒于万物之上温暖心灵的阳光。

  所以,我也绝不敢去吻她。她圣灵般的完美,使我对这种美有了一种疏远感。我只能被她所降伏、所感召,然后,虔诚地膜拜。

  人们早已把西湖比喻成天堂。于是便有无数灵魂纷纷在这里寻找精神家园。正如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白居易、苏东坡也曾有过西湖。当然,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白堤、苏堤,也留下了“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一类的精神财富。这样,在山与水排列组合形成的令人惊叹的自然之上,西湖又多了一层文化的积淀。而且这种积淀一代代传下来,绵延不绝。西湖自然要感谢白居易们,因为正是他们,使西湖又多了一层骄傲,她有资本蔑视那些诸如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古希腊克里特岛昙花般辉煌一时的文明了。

  然而要知道,对于苏东坡与白乐天这等统领时代的巨擘,西湖又曾慷慨地赋予他们多少艺术灵性啊。如今我也敢来造次,脸也不红就写起西湖了。我知道以人类的胸怀,终究是无以包容西湖的深邃与博大的。自然的完美与伟大,正是人类的困顿与悲哀。白、苏两位巨匠如今也烟尘般消逝在历史的深处,他们同西湖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热爱西湖的人们啊,你们定要亲自去看看西湖,漫步湖堤挥洒思绪而不被书本里的辞章牵走,要让西湖的波漾入你的心灵,融化它,然后带着已属于你生命的那一部分西湖,默默地离开。(有删节)

跟踪问题

1、第二段中说“因为这时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从文中找出能概括“西湖品格”的词语。

2、第四段中说,“她圣灵般的完美,使我对这种美有了一种疏远感。”从上下文看,“她圣灵般的完美”指什么?为什么会对这种美有一种“疏远感”?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白居易、苏东坡与西湖的相互关系。

【现场解析】

1、“品格”应指内在的精神品质,而不仅仅是“特点”。从全文看,找出作者对西湖认知的关键词:“奇美的景观”(“造化的神奇”)→“精神家园”(“精神财富”)→“文化的积淀”(“骄傲”)→“艺术灵性”。故只有“深邃与博大”最合适。

2、句子的理解应判断句子的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作用,最后综合、归纳答案。因为此句是过渡句,自然就考虑其前后句子的含义。

3、依据“定向--划区--综合、归纳”的阅读步骤,确定第5、6是重点阅读对象。再根据句间关系(从语法和代词的使用上判断),确定“这样……西湖又多了一层文化的积淀”“西湖又曾慷慨地赋予他们多少艺术灵性啊”分别是这两段的中心句。

           (二)乌篷船

             周作人

   我所要告诉你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乌篷船。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小的为脚划船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马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罢?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骇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

你如坐船出去,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

蓼和白殇、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筋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有删节)

跟踪问题

1、(1)在文中找出作者所描写的能体现宁静的、永恒的自然的景物。

(2)在文中找出作者所描写的能体现应和着原始的传统的呼唤的哪些声音。

2、作者表面上以乌篷船为中心介绍家乡的情况,但作者差不多每介绍到一处,都要重复使用“有趣”、“风趣”、“趣味”这样的词儿。这是因为作者词汇贫乏吗?为什么?

3、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就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现场解析】这三个题目都要求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作答。或者如习题1的要求在文中

筛选关键信息(寻找关键词),或者如习题2的要求对关键信息(关键词)做出鉴赏。而赏析短文常采取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先叙述文章内容,再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然后是评论者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发表总的看法, “赏析短文”是完整的,用总分式等模式。而赏析的语言力求准确、精练、有文采。 

【参考答案】

(一)1、博大与深邃。

2、①“她圣灵般的完美”指:“来自安琪儿围就的圣殿中的声音”(或“一种慈爱的关照”,或“温暖心灵的阳光”)②因为“这绝不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我只能被她所降伏、所感召,然后,虔诚地膜拜。”

3、白居易、苏东坡使西湖多了一层文化的积淀;西湖慷慨地赋予他们艺术灵性。

参考答案:

(二)

1、(1) “山”“河”“乌柏”“红蓼”“白苹”“渔舍”“桥”

(2) “水声橹声”“招呼声”“犬吠鸡鸣” “庙戏”的歌吹

2、作者这样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讲述者的心思本不在“船”而在“船”中所蕴含的趣味、情感、心态、生活方式、人生态度,概括起来,就是传统文化的底蕴。 

3、      家乡景物总宜人

    作者以乌篷船为中心介绍家乡的情况,包括介绍家乡的山水习俗。既有静态的描摹,又有动态的景观,情意盎然,陶醉了自己,感染了读者。本文是作者前期的散文,尽管具有导游似的讲解口吻,但通篇追求一种淳朴、传统和宁静的江南风景,怀着一颗深挚的爱友怀乡之情,细致耐心而不枯燥。总的来说,《乌篷船》是一篇淡而有味的美文。

 

 

巨东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