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语文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26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并积极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能力目标 通过多方式诵读来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德育目标

从语气语调来探讨人物的性格从而理解“仁”的含义

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 点   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难 点    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运用拓展)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从“仁”字导入新课:“仁”字在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2.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仁者爱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论语》来领会孔子是怎样“仁者爱人”的,大家把书翻到23页,总共十一则,今天我们来研讨一个问题就是:“仁者”如何实现“爱人”?

二 朗读课文,归纳字词句式

请学生朗读5--11则,把重要字词画出来

1、 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

特殊句式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作业训练

三,小结

重点掌握本课文言现象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  整体感知

2、 (一)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

1. “仁”的根本是什么?(1.2) 

孝弟    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听了便 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所以子贡说了这些话以后,孔子说他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

3. 对“仁”的理解(6.30)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这是很难做到的。子贡讲的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在孔子学生中,只有子贡敢讲这句话,因为他的钱很多,所以他敢吹这个牛,假如我博施、济众,老师,怎么样?可以算得是你所标傍的仁慈吧?孔子对子贡这个问题的答复很妙,他说,你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对仁来说,实在是永远做不到,做不尽的大事业,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一样当权的人,也做不到。问题是在于一个人想做好事,绝对大公,很难很难,是做不到的。儒家是讲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我们大家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思想,就是从儒家这个思想来的。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饭吃,才想到你需要饭吃,分点给你,我们两个有饭吃才分给他,我们三个有饭吃,再分点给大家吃。一步一步扩充。如全体都要一下子做到,不但我们做不到,尧舜也做不到。所以孔子说子贡的理想太高了,孔子告诉他,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来,但是要顾虑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 

4.“仁”的具体行为表现 

   在志向上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一、“仁者爱人”具体行为表现 

  10.17      马棚失了火,不问马,只问伤人了吗? 

  7.9        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 

  15.42      对待盲人的态度 

             (补充:师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乐,艺术的大师。在春秋战国时期,乐师与后代的太史令同样重要,因为古代非常重视礼乐文化。) 

  9.10     孔子作人态度的诚敬。看“齐衰”的人是一种同情,看到执政的人,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必定要致敬;对于瞎子,是怜悯。孔子对于这些人都是非常肃敬,不问他们多大年纪,“过之必趋”,如果要经过他们前面,一定很快的走过去。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小动作,没有什么要紧,但是从这上面可以出一个人问的修养、做人的修养到达什么程度。拿行为科学来说,一个人看见别人遭遇痛苦的事情,而毫无同情心,甚至于像小孩子看到烧死老鼠一样,在旁拍手欢呼。试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孔子看到不但肃然起立,且“过之必趋”,一定走快几步,不敢多看,这就显示他心理上的修养。 

7.17   孔子做人做事的态度。他钓鱼就是钓鱼,不用机械性的方法,不用大网去网。(纲即是网。)以现代的生产观念来说,这种态度又是落伍的了!如果说光是用钓竿去钓鱼,连企业公司都不要设立。这简直与经济政策完全相违背。但这个话不是讨论生产问题,是个人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他钓鱼也好,做什么也好,不喜欢用机心来整人。“弋不射宿”,打猎的时候,拉弓射箭,不射宿鸟,就是对还巢的鸟,栖息在那里的鸟,他是不射的。这一点也代表中国过去文化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现在当然也还保留。我们从旧体小说就可看到了。中国人打斗很不喜欢用暗器,常用的暗器是所谓“镖”。万不得已要用镖时,必定同时大喝一声:“看镖!”表示先打了招呼,通知了。这虽然是一个小动作,也就是民族性的特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现在说起这些中国文化,从另一方面看,都是落伍的思想了。但以最新的观念来说,又不落伍了。现代的生物学家,尽量提倡爱,爱动物,全世界都组织保护动物会,保护野生动物会,提倡禁猎。我们过去认为,爱护动物是应有的道德,如相传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中国人都晓得,过去小孩读书,老师都教的,成为生活教育。春天,鸟刚孵出小鸟的时期,不要去打,否则母鸟被打死了,小鸟将在巢中饿死,非常悲惨。这种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所以将孔子的这两点,放在这里,就是说爱心的扩充,是仁。 

  2 解疑合探

讨论管仲是不是“仁者” 

  按照对“仁”的标准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仁者”,孔子告诉子贡,管仲对历史的贡献有如此的大,没有管仲,我们的文化都可能灭绝了。这种情形,又怎么是普通男女,认为他怎么不为公子纠而死的观念可比呢?公子纠对管仲并不好,不听管仲的意见,如听管仲的意见,就不会有齐桓公,而是公子纠起来了。公子纠不以管仲为国士,管仲也不必要为公子纠殉死,这就不能拿普通一般人的情形来责备管仲了。所以说有仁德的人是要做有益于大众的事,也即“爱人”。 

  3 质疑再探

4 作业训练

5小结:

“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仁”以“爱人”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的方法。“仁”延伸到朋友是“信”,“仁”延伸到人类是“仁民”,“仁”延伸到自然就是“爱物”。

除了这三点以外还有,“仁”延伸到父母是“孝”, “仁”延伸到父母兄弟是“悌”, “仁”延伸到子女是“慈”, “仁”延伸到夫妻是“义”,“仁”延伸到国家是“忠”。

 六 板书:

1  仁之本 (1)对内,孝 (2)对外,悌 

2、仁的主要内容: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   

3  仁的实践:爱人 

1)、“言志”,体会三人不同点。引用朱熹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2)、问人:重人不重财   细节描写拓展 

3)、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4)、与有丧者侧:尊崇礼 

5)、 大仁: 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小结:

仁者必爱人,爱人是仁者的活动,爱人者必能达到仁。 

有杀身  以成仁  无求生  以害仁  -- 孔子

七、拓展 

  (一)“仁”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影响及意义。 

古:◇ 微子、比干--“仁人”。献身国家,取义成仁。 

◇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爱国就是为大多数人而死。  

    ◇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的代表作《仁学》,就是追奉了孔子的“杀身成仁”。  

 今:李大钊、抗洪(画面)。“仁人志士”“仁义之师”“仁爱之心” 

 意义:“仁”是爱人类,爱一切的“人道主义”境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意识的形成(地球村)。 

    ◎ 解放大量被压迫、被奴役的行动都是“仁”--人道主义。 

    ◎ 由于人类的破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越来越需要“仁”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提出“巴黎宣言”的重要原因。  

意义:“仁”是爱人类,爱一切的“人道主义”境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意识的形成(地球村)。 

    ◎ 解放大量被压迫、被奴役的行动都是“仁”--人道主义。 

    ◎ 由于人类的破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越来越需要“仁”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提出“巴黎宣言”的重要原因。  

(二)仁人志士之志 

有杀身  以成仁  无求生  以害仁 -- 孔子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补充修改

 

张振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