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本文在于让学生认识诗中主要人物罗敫的外貌美、人品美以及重描写、善夸张、巧设细节的艺术美,刚健清新的语言风格美。而这种认识必须通过朗读、熟读、背诵来达到,教学时应以教师引导为主。
[教法学法]
运用整体感知的导读法,用形象、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匠心;体会侧面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理解本诗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学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就一系列思考题展开讨论并归纳。
[教学流程]
(一)导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但文人写诗,民间也创作了许多诗歌,汉朝的时候,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乐府"的机构到民间收集诗歌。这个机构收集了许多民歌精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陌上桑》就是其中一首。
(二)解题
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汉乐府是汉武帝时开设的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创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内容有描述征人思乡的,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诗、七言诗兼而有之,其中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简练、文辞自然。
(三)教师范读全诗
要求学生:(1)标画出生字词;(2)品味老师读的节奏及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四)学生品读课文
学生齐读,注意语言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请学生翻译全文。
思考以下问题,交流讨论并归纳。
[问题一l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拟看出来了
(要点提示:罗敫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女性。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敫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问题二]作品前半部分是如何写罗敷的美貌的?
(要点提示:写罗敷出场的环境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渲染烘托了罗敷之美;0写罗敷采桑工具精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陪衬了罗敷之美;写罗敷服饰的华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借服饰写罗敷的外貌美;写众人被罗敷容貌所倾倒,借助他人反应,从侧面衬托罗敷之美)
[问题三]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儿件事?
(要点提示:罗敫采桑、罗敫拒诱两件事,重点是后者)
[问题四]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点提示: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问题五]罗敷是怎样拒绝使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什么样的性格?
(要点提示:罗敷面对使君,痛斥其无耻要求: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罗敷通过夸说自己"夫婿"压倒使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不慕权势、无畏威逼、善于斗争的高尚精神)
[问题六]罗敷是如何夸耀自己夫婿的?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要点提示:0夸耀其官高位显:"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0夸耀其赫赫威势:"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0夸耀其雍容富贵:"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Q夸耀其前程远大:"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0夸耀其风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0众多官员盛赞夫婿:"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问题七]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要点提示:本诗叙述了一个采桑女严词拒绝使君戏诱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赞颂女主人公忠贞、机智和反抗强暴的精神)
[问题八]本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要点提示:0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罗敷热爱劳动,对爱情忠贞不二,这是罗敷的美好性格,也是真实可信的现实主义的描写,但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盛夸是理想化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使罗敷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从而突出了中心。
0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写,写罗敷美貌基本上用侧面烘托的方法,以虚衬实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五)学生诵读课文
(六)总结
罗敷是一个年轻貌美、忠于爱情、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的采桑女子。这苜民歌通过叙述罗敷严词拒绝使君无理要求的故事,歌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腐朽的丑恶灵魂。
(七)作业
请根据《陌上桑》第1段内容,想像罗敷美貌,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教学探讨]
初一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故采用多读的形式来感受、理解文章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主体内容。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合作、探讨、归纳,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把握文章的内容及人物的形象。同时教师在导学过程中,着重范读、品读、诵读这三个环节,使学生通过听读来感知乐府诗的音律美,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