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发布时间:2016-4-11编辑:互联网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学习重点是古今汉语的词汇演变和语法演变。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对于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帮助,对于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也有用处。

1. 语音的演变

猜一猜“回”字的古音是什么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词汇的演变

看下面的例句,注意其中表示数目的词语

①十犬又五犬。(殷墟卜辞)

②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礼记大传》)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④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⑥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左传成公七年》)

⑦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⑧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

⑨方今大王之兵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⑩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11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2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宗懔《荆楚岁时记》)

13展开看之,乃二百单五年事。(《三国志平话上》)

1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15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洪亮吉《治平篇》)

(2)分析这些表示数目的词语可以分成哪几类

A.表基数。“十有五”就是十五,“十犬又五犬”就是十五犬,“一百五日”就是“一百零五日”,“二百单五年”就是“二百零五年”。可以发现,古汉语中整数和零数间嵌入一个“有”字或“又”字,甚至可以在整数后和零数后都加上名词的情况下在其中嵌入一个“又”字(十犬又五犬),表示整数和零数的关系。在晚近一些的古汉语里,整数和零数之间还可以嵌入“单”,相当于今天的“零”。最特别的是那种两个数之间的零位不用“零”,如现代说“一百零五”,古代就说“一百五”,而如果现代说“一百五”,就等于“一百五十”了。

B.表序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由此可以发现,古汉语序数词形式上与基数词无甚差别,但充当序数的一般是序列性列举的一组基数,而且数词后往往有相同的词语。如“再、三”后省略了动词“鼓”,“一、再(古代“再”是两次的意思)、三”序列性数词列举,所以是序数。“曰”前“一、二、三、四、五”五个数字按序排列,故为序数。除此而外,古汉语中也有用“第+基数词”表序数的,如“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具”(沈括《梦溪笔谈》)。

C.表分数。古汉语分数表达灵活多样。a.分母+分+名词+之+分子。如“方今大王之兵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即不足吴楚的十分之一。b.分母+名词+之+分子。如“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三国之一”即国都的三分之一。c.分母+之+分子。如“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也是这样的表达法,更特别的是其中的分母用“两”不用“二”,这在现代汉语中是绝对不可以的。d.分母+分子。如“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其实皆什一也”。这种形式极容易跟现代汉语基数词混淆,但结合语境还是不难区别的,因为这种分数绝大部分出现在表比较的语境中,且有的分母为“十”的还写作“什”以示区别。除了这些和现代不同的分数表示法,还有一种沿用到今天的形式,那就是“分母+分+之+分子”,如“秦地,天下三分之一”(班固《汉书地理志》)。

D.表约数。约数是表示和实际数目相差不远的大概数目的,上面例子里的“父去里所,复还。”里的“里所”就是一里左右。除了“所”,基数词后加“许”、“余”等也表约数。两个临近的数词连用也可以表示约数,如“十之一二”。

E.表倍数。古汉语倍数表达与现代差别不大,一般是在基数后加“倍”字,如果是两倍则单用“倍”表示。如“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十、五”后省“倍”,在具体语境中容易看出。此外古汉语中还有并举两数,以其乘积表数。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之积为十五,“三五之夜”指阴历每月十五的夜晚。“二八少女”指十六岁的少女,“三七岁月”指二十一年,也是同样的道理。

3.语法的演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