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
《诉肺腑》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
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淫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贾政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
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抄检大观园》
大观园里住着“金陵十二钗”中的六位青年女子,只有宝玉是惟一的男子,此外,还有为这些人服务的大群婢女。
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园内山石背后抢到了一个“绣春囊”--这是当时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信物,其实并不足怪,但在持有双重道德标准的荣国府当家人的眼里却如同洪水猛兽,深恐因此而败坏自己的家声,必欲查个水落五出而后已,这是就事情的表象而言。如果往深处追究,还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荣国府内大房和二房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王夫人清除宝玉身边“妖艳”丫头的意图--从王夫人拒绝凤姐“平心静气暗暗察访”的办法,而采取王善保家的抄检之策,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这场旨在整肃荣国府内部秩序、改善人际关系的闹剧,其结果恰恰走向了自身愿望的反面,它使府内的各种矛盾更加激化,从此,不仅大观园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和安乐,连荣国府也日见其衰颓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探春“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番话,可说是给这场闹剧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揭示了它的悲剧实质。
作为这场闹剧的牺牲品的只能是奴才,有些受迫害而死,有些被逐出府,连充当抄检急先锋的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挨了耳光,成了现世报。
四、品读鉴赏
《诉肺腑》提示: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其思想感情。
方法;点评法
1.课文第三段,史湘云以及袭人对宝玉规劝的一段对话描写: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这段对话,充分表现了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交接,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史湘云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不及宝钗那样深。史湘云的言词表现了她的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袭人与湘云一起规劝宝玉,表明了袭人与宝权所遵奉的行为规范是一致的。显然,湘云、宝钗对宝玉的规劝是善意的、真诚的;宝玉的反感,是自然的、真实的,都是无可指责的。
2.课文第三段,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账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
袭人道:“……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宝玉视黛王从来不讲“混账话”,显然,这是宝黛爱情的根本。
3.课文第四段描写了黛玉听了宝玉的知心之语后的内心状态: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烧,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这八个字,极其准确地概括了黛玉此刻复杂的心理状态。黛王幼年间也曾受过封建教育,但并不严格,封建礼教和功名利禄观念对她的影响微乎其微,因而保持了纯真的天性;又因父母早逝,生活孤单,她只能从寻求知己中获取感情的慰藉。来到贾府以后一她和宝玉很快就达成了感情上的默契,并发展成了爱情;而与此同时,她又不能不想到,宝玉作为荣国府的唯一继承人,身边有那么多的女性,他能唯独钟情于自己吗?现在,她听到宝玉亲口说出“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而且是当众说的,怎能不“又喜又惊”呢?但理想终归是理想,它能否变成现实呢?在当时的婚姻制度下,没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自由相恋的情人是很难结合的,更何况在这诗礼簪缨的大家族里,“金玉之论”似乎已成定局!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也是寄人篱下的黛玉所特有的一种心态。
4.课文第五段,宝玉对黛玉诉说的肺腑之言。
①宝玉乃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见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②“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这是宝玉对黛玉从内心中吐露的真实之言。
《宝玉挨打》提示:
《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是封建卫道者贾政和封建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第一次以剧烈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场面对面的冲突。品赏的重点放在:①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贾政、宝玉、王夫人及贾母的表现,如何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②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先后去探伤,两个人的言行不同,表现了各自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品赏一:众多人物在宝玉挨打事件中的表现,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1.“宝玉挨打”是怎样引起的
宝玉为了丫鬟金钏儿跳井自杀,正在徘徊懊恨而弄得精神错乱时,恰巧碰到贾政走来,和他“撞了一个满怀”!如此莽撞,足使贾政恼怒,何况,贾政因为宝玉没有和封建官僚贾雨村好好应酬,本来就不高兴;喝问之下,见宝玉神经不够正常,气更加惹大了。恰恰又在这时,忠顺亲王府派人来查问名艺人蒋王菡的下落,暴露了宝玉在外结交艺人,在贾政看来是“流荡”行为;偏巧又碰上贾环乘机进谗,把金钏儿投井的事加以夸大歪曲,说成是宝玉“强奸不遂”,在宝玉的“不肖种种”上又加了一条“大逆不道”;这就把贾政“气得目瞪口呆”“气得面如金纸”……情节的层层推展,把贾政和宝玉之间所存在的种种矛盾,一齐集中起来、交织起来。贾政凶恶地大叫:“拿宝玉来!”
2.贾政的忧虑
宝玉被贾政的仆人逼着走来。“贾政一见:眼都红了,也不暇问他……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在贾政看来,封建主义的一套“诗书礼教”已在宝玉身上失效,只有毒打才能改变宝玉。表面上看,这场毒打含有金钏儿投井的因素,好像贾政也十分看重这个婢女的人命。其实并非如此。在“打”的过程中,支配着贾政的思想动机是: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哪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贾政是在担心宝玉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3.宝玉的不“悔改”
在贾政的淫威紧逼下,宝玉始终没有求饶,也没有“悔改”的表示,表现出他不屈服于封建势力;但是,他也没有作出正面的反抗。此时的宝玉,虽然是封建贵族家庭的“逆子”,但毕竟是在“温柔富贵之乡”长大的,免不了出身阶级和时代历史的局限,狭窄而温饱的生活,使他还不能冲破荣国府这个封建牢笼。
4.王夫人的“母爱”
王夫人的出现,缓和了这一场冲突。
王夫人是杀害金钏儿的凶手,一见贾政把宝玉打得半死,又要把他“用绳勒死”,就抱住放声大哭起来。并且叫着贾珠的名字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可见,王夫人之爱宝玉,想从贾政的棍子下救出宝玉,是因为她现在只有这一个儿子而已。这个儿子,虽然在她看来是一个不孝的“孽障”,但她不能失去这个“孽障”,因为失去这个“孽障”,就几乎等于失去了她的一切。在封建社会里,作为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的女人,如果没有儿子,她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冷淡凄凉的日子就会等待着她。请看王夫人对贾政和宝玉的两段哭:
……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如一同死了,在阴司里也得个倚靠!
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也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撂下我,叫我靠哪一个!
“叫我靠哪一个”,正是王夫人一面认为宝玉是“不肖之子”,一面又维护宝玉的真正原因。可见,王夫人的母爱,是以利害关系为内容的母爱。
5.贾母的“溺爱”
贾母的出场,才暂时平息了冲突。
贾母这时几乎是以一个令人喜悦的角色出现的。当听得一声通报:“老太太来了!”这时,紧张的心情确实可以舒松了一下。在“老祖宗”的维护下,宝玉的种种带有反封建主义的叛逆行为,得到了不小的伸展。
面对宝玉挨打,贾母用来驯服贾政的封建主义“孝道”,又发挥了作用。这个“孝道”,先使贾政“躬身陷笑”,接着又向贾母保证“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最后甚至“直挺挺跪着,叩头谢罪”。这时,贾政所深为忧虑的那个“弑君杀父”,已经抛弃一旁了。贾母出场前后贾政对宝玉的态度是前后矛盾又滑稽可笑的。他外表看去好像“威严刚毅”,实则平庸迂腐。他对宝玉的封建压迫,暴露出统治的无能为力。
品赏二: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先后去探伤,两个人到场后的言行不同,内心活动也不同。
1.第一个来探望的是薛宝钗宝钗来探望宝玉时,并不急于看宝玉的伤势,而是先将一丸药交给袭人,吩咐袭人晚上怎样为宝玉敷治。她给人的印象是那样镇静、安详。待到宝玉睁眼说了话,她便点头叹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从宝钗的头两句话听来,她对贾政的毒打即使不赞成,也决不反对,认为是宝玉不听人劝告造成的,倒有点责备宝玉的意思。其次,“听人一句话”的“人”,显然指她自己,她来探望,有使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的“正途”的意思。再次,她对宝玉是有“情”的,见宝玉被打成这样也确实“心疼”,却又先说老太太、太太心疼,然后用“我们”代称,最后自悔失言,不说出“心疼”二字来。这些,都表现了这个“大家闺秀”的风范;温柔、贤良、端庄。
2.林黛玉来得迟,却最有吸引力 黛玉来探望宝玉,选择黄昏时刻,一是要避开大批的探望者,这样才能跟宝玉说几句知心的话;二是她已经哭了大半天了,“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怕别人取笑。
黛玉见宝玉,自有千言万语要说,可作者却采用了反宾为主的写法,着力写了宝玉的心态、动作和一大篇体贴对方入微的话,这实际上是从侧面表现了黛玉对宝玉的爱是何等真挚动人--的确,她那满脸的泪光,她那“肿的桃儿一般”的两眼,她那“无声之泣”,已经说明了一切。因此,黛玉在哭了半天之后,只“抽抽噎噎”地说了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话虽短,但意味深长,它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也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
黛玉爱宝玉爱得深,以宝玉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她的纯真的性格在这一节里表现得极为鲜明。
《抄检大观园》提示:
《红楼梦》出现了两次矛盾冲突的高潮,一次是宝玉挨打,另一次就是抄检大观园。这两次矛盾冲突的高潮在表现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结构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种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抄检来势凶猛,打击的矛头首先指向那些年轻的奴婢,抄检的整个过程是封建主子对年轻女奴的一次血腥镇压。学习这课书要着重了解以下几点:
①抄检大观园是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重大事件,其中主要矛盾是什么?
②在抄检大观园这一矛盾冲突的高潮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是如何得到深入、细致的揭示的。
品赏一:抄检大观园这场轩然大波的产生是由于贾府主子间内部矛盾所引起的。
l.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山石背后检到了一个“绣春囊”,被邢夫人拿去了。邢夫人就派她的陪房、心腹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交给了弟媳、贾府的当家人王夫人。王夫人把这看作是出了一桩非常事件,吓得“泪如雨下”,马上去找侄媳王熙凤商量,经过一番策划,由王熙凤领头,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作为助手,对大观园连夜进行查抄。查抄结果,一批年轻的女奴,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她们中有些被撵走,有的被迫害致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从而结束了大观园中自由欢乐的生活。
2.“绣着囊”本是青年男女表示情意的一种信物,为何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
在贾府这个腐朽的封建大家庭里,出现个“绣春囊”本来算不了什么、但贾府的封建统治者只许自己荒淫无耻,却不允许青年男女自由相爱,认为是丢人的、“伤风败俗”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样的气氛下,“绣赛囊”的出现简直被看成洪水猛兽。
王夫人见到“绣春囊”“气色更变”“泪如雨下”,是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的。一是怕外人知道后,成为攻击贾府的一个把柄,从而使贾府在上层贵族社会中声名狼藉。“有那小丫头们拣着,出去说是园内拣着的,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王夫人的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二是存在于贾府主子间的十分尖锐的矛盾冲突。在贾府,掌权的是二房。“正人君子”贾政处理家政庸碌无能,所以实际权力落到妻子王夫人和内侄女王熙凤的手里。王夫人、王熙风这姑侄俩依仗着自己娘家的势力,又有“老祖宗”贾母撑腰,作威作福,有恃无恐,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长房贾赦夫妇对她们早已十分嫉很,一有机会就发作。“绣春囊”的出现,给了邢夫人以更有力的武器。“你们这些当家人是怎样当这个家的?在少爷和小姐居住的大观园里,居然出现了这样见不得人的东西,该当何罪?”这就是邢夫人急于派人把“绣春囊”交给王夫人的原因。邢夫人的突然袭击、使王夫人感到震惊,她不能就此认输,要迅速找出对策来摆脱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经与王熙凤商量,决定连夜抄检大观园,用牺牲年轻女奴来开脱自己,变被动为主动。
在抄检大观园这个事件中,掌权的王夫人、王熙风和不掌权的邢夫人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品赏二:在抄检大观园这一矛盾冲突的高潮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得到了深入、细致的揭示。
l.王夫人的武断和狠毒
抄检大观园的主导人物是王夫人。王夫人在“绣春囊”事件中为什么紧张激动而又凶恶反常呢?
荣国府中掌权的王夫人和不掌权的邢夫人间的矛盾一直存在。此时邢夫人抓住了“赃证”绣春囊,占了上风、王夫人必须找出对策来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她重用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用实际上牺牲王熙凤的权威与荣府的正常运行秩序的方法向邢夫人让步,采纳了突然袭击、强行抄检这一非常措施方案。她还亲自出马,处理从审讯凤姐到组织抄检一直到晴雯等丫环去留这些具体问题。当然,她还想着借机净化一下宝玉的生长环境。
王夫人小题大作。她想整顿宝玉的生长环境,想通过尊重耶夫人、约束王熙风等手段来改善人际关系,但是,抄检大观园的后果是人际关系更加恶化,道德秩序更加混乱。
2.王熙凤的精明和善于玩弄权术
当王夫人主观地断定“绣着囊”是王熙凤和贾琏丢下的东西时,王熙凤虽十分委屈,但作为晚辈不好大力抗辩,也不能简单否认了之。她以委婉曲折的方式,采用层层剖析的方法,从六个方面来说明“绣春囊”绝对不可能是她和贾琏的。入情入理的解释使王夫人感到判断错了。这表现了王熙凤的精明。
王熙凤非常懂得邢夫人派人送“绣春囊”以及王善保家的自告奋勇参加抄检大观园的用心。她从自身利害出发,要查清“绣春囊”来由,好推卸责任,她又不希望兴师动众,主张派人暗访。但由于王善保家的力主公开抄检,她怕得罪婆婆邢夫人,只好放弃原来的打算。对抄检,王熙凤始终是消极的。她是领头人,但有意让王善保家的冲杀在前,碰钉子,做恶人。当晴霎、探春及侍书冲撞以至打骂王善保家的时,她心里是高兴的,这等于给她出了口恶气。当查明“绣春囊”原是王善保家的亲外孙女司棋所丢时,王熙凤非常兴奋、活跃。她盼望的反击邢夫人一派的机会来了,她抓住这一机会,伙同周瑞家的一唱一和,对王善保家的竭尽嘲讽挖苦。王熙凤在抄检中不仅精明,而且善于玩弄权术。
3.王善保家的小人得志、狗仗人势
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忠实奴才和得力打手。对抄检大观园她想得很美。她想搞个满城风雨来出王夫人等当家人的丑,也想乘机让女婢们瞧瞧厉害。自作聪明的王善保家的,罪有应得,势利小人最终还是自食其果。
4.晴雯的心高气傲和蔑视邪恶
当王善保家的要搜检晴雯的箱子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住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晴雯以一个动作表现出性格的光辉。
5.探春的有胆有识、敢作敢为
探春对家庭中的黑暗腐朽和明争暗斗有清醒的认识,对抄检大观园十分反感,而且立即表现在主动迎击上。她命众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声言丫环们是贼,她是窝主,“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理我的丫头,这却不能。……要搜所以只来搜我”。探春态度强硬是要给抄检人一点颜色看。
对抄检,探春议论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的话一针见血,直捣要害,字字千钧。探春还给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并严词训斥。
探春是一个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不同凡响的女子。
6.惜春的胆小怕事、洁身自保
在抄检中,惜春对自己的丫头表现得无情无义。入画从小就服侍她,当入画因收藏她哥哥交存的钱财、物件而被疑为贼时,她非但不出来保护,还主动要求给入画以惩罚。她的胆小怕事已发展到冷酷无情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