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6-10-8编辑:互联网

教育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

2、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感悟故事。通过充分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

一、 导入新课

二、 介绍作者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唐宋八大家之一,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京口瓜洲》。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王安石采用随笔的形式写的一篇文章,这种文章往往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 那么,作者在《伤仲永》中叙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阐明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呢?这个问题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再见分晓。

三、 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a.划出生字词,b.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C、作者的感情。(哀伤,惋惜)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扳(pān)、环谒(yè)、称(chèn)、泯(mǐn)

即书诗四句    今夫不受之天

    结合课后练习二划分朗读节奏。(停顿要保持词语和短语的完整性。)

    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三遍,学生齐读。(找准停顿、拿准语调 、读出语气)

四、 积累实词

分组讨论,解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字词句等问题,疏通文意,准备复述。如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可以请求帮助。

实词分析注意:词性改变看语境 ,一词多义要比较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邑人: (“扳”同“攀”,牵,引。)

贤于材人远矣:   (“材”同“才”,才能。)

2、特殊句式:

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 

 令作诗  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

3、一字多义

其:①并自为其名  自己的,代词。②父利其然也  这样   ③稍稍宾客其父  他的,代词。

④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它的,指诗,代词。⑤其诗以养父母   他的,指仲永,代词。     

之: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 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

4、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五、翻译全文

六、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拓展

一、 导入新课

齐背课文

二、 分析课文

   那么,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本文讲述了天资聪颖的方仲永,由于其父不使学,最终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那么,我们来看看方仲永由天才变庸才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原文怎么说他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书诗四句”“自为其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作者不惜笔力尽写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有何用意? 

为后文写他的退化作铺垫,在作品中详写的地方往往是蕴含主题的地方。 

第二个阶段是少年时期,才思下滑,名实难副。  “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个阶段是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泯然众人矣”。 

由一个天才沦为一个庸才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剧,那么,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家再看看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呢?  “受于人者不至”。 

这显然是作者的观点,作者想强调的是什么呢? 后天的教育很重要。 

一个人不管他的天资有多好,离开了后天的教育,后天的学习,都将是一事无成。 

方仲才能的变化 --------  原因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详) 

三个阶段         少年时期,才思下滑,名实难副(略) 不使学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泯然众人(略) 受于人者不至 

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阐明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请同学们用两个句子概括文章的内容。 

本文叙述了方仲永由天才变庸才的故事,告诉人们后天教育对成才很重要。 

三、深化理解 

方仲永 -- 天才 -- 不受教育 --   平凡人 

其他人 -- 普通 -- 不受教育 -- -平凡人 

我们已经明白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在告诉我们后天教育有多重要。方仲永的事例已足以让我们警醒,可作者惟其如此还怕不够,还要煞费苦心地拿我们常人的资质去和仲永的资质作比较,得出你如果不去接收后天的教育,那么你连仲永结局都不如的结论。多么触目惊心!我们能不接受教育么! 

针对方仲永的悲剧,体会作者的意图,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请大家稍作思考,作一分钟左右的发言。 

我没有方仲永的天赋,只是一个普通孩子,但我会一直努力。我相信我最终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真为方仲永难过,我庆幸自己没有他那样的父亲,我要好好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我也不笨,加上勤奋努力,怎么可能成不了才呢?(大家笑) 

四、写作特色。

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借事说理。

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可从两方面体会:

①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五、小结本课 

看来同学们的想法还真不少呢。我觉得刚才讨论的挺好,对课文理解很到位。大家从神童方仲永的悲剧,认识到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自觉性,这一点可喜可贺。还有一点也很难能可贵,那就是同学们也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讲出了自己的心声,表达了自己的期盼。最后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所有同学的父母,所有同学的老师能够给我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健康的成长,成才。

六、 作业

1、 小练笔《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200字左右。

七、 板书设计

伤仲永

            王安石

方仲永才能的变化 --------  原因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详) 

三个阶段         少年时期,才思下滑,名实难副(略) 不使学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泯然众人(略) 受于人者不至 

                           后天教育对成才很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