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人教版必修备课资料)

发布时间:2016-9-9编辑:互联网

李妍

                采薇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诗的鉴赏,使学员较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理解《采薇》抒发的情感,体会其表现手法对内容表达的作用。

教学要求

1.对《诗经》有较系统了解;

2.领会诗中战斗豪情与戍边忧怨交织的复杂情感;

3.从本诗中体会《诗经》的“起兴”及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一、《诗经》简介

(一)《诗经》的概貌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时间约在春秋后期。收录了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现存305篇。最早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二)《诗经》的分类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15国风,160篇。分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105篇;

颂:分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计40篇。

(三)《诗经》与音乐的关系

《诗经》是一部乐歌总集。

“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墨子公孟》)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朱熹《诗集传》)。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15国风就是15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朱熹《诗集传》

《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颂者,宗庙之乐歌。”(朱熹《诗集传》)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颂之声较风、雅为缓。”(王国维)

(四)《诗经》的编订

1.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汉书食货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2.孔子编纂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汉书艺文志》)

3.乐师编辑孔子正乐说

鲁襄公29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扎鲁国观礼,乐工的演奏证实《诗》已编成,是年孔子仅8岁。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五)《诗经》的版本与流传

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齐人辕固生传齐诗,鲁人申培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鲁人(一说赵人)毛亨、毛苌传毛诗。

齐诗、鲁诗、韩诗今已失传,今天看到的《诗经》,为毛诗一派的传本。

(六)《诗经》的内容

1.周族史诗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置之寒冰,鸟翼覆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大雅生民》)

2.劳动人民的怨愤之歌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齐风东方未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魏风硕鼠》)

3.对统治者荒淫的嘲讽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鄘风墙有茨》)

4.爱国情怀的抒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

5.男女之情咏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己。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

(七)《诗经》的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基本特征: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刻画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塑造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并通过这些生动可感的事物、细节和场景,抒情写意,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王风君子于役》)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者,铺陈其物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赋者,铺陈其物而直言之也。

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3.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4.四言句式,间或杂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王风桃夭》)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唐风绸缪》)

5.语言朴素简洁,绘声绘色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二、《采薇》赏析

(一)解题

本篇选自《诗经小雅》,当是西周后期作品。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疆,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既有爱国的战斗激情,又有久戍边疆的忧怨。

本篇就是通过一个久役士卒在归途中的回顾与自述,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保家卫国的豪情和思乡怀亲的忧伤。是一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情绪矛盾苦闷之作。

(二)通读(配乐朗诵)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室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三)内容分析

全诗共六章,分三部分。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第一部分(前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

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猃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猃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猃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第二部分(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

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猃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第三部分(六章):表现了归途中风雪饥渴的苦楚和希望破灭后痛定思痛的悲哀心情。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全诗情感变化基调:忧愤-昂扬-伤悲。

本诗通过一个久役戍归途中的兵士的复杂心情的描绘和叙述,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和戍边战士思乡怀亲的忧伤,同时也表现了抗击入侵者的豪情和强烈的爱国爱乡的情怀。

(四)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叠字:烈烈  (言情)

业业  骙骙  翼翼  依依  霏霏  迟迟  (状物)

叠句:猃狁之故  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  采薇采薇

曰归曰归  曰归曰归

重章:前三章

2.起兴的手法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彼尔维何?微常之华。

3.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

(1)实写景,虚写情,以景寓情,以鲜明的画面表达强烈的感情;

(2)强烈的对比;

(3)眼前景物的自然截取,不着痕迹。

三、拓展阅读

其他思乡作品阅读

击鼓(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扬之水(王风)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东山(豳风)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埽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预习下一课

3.(略)

附录:

(一)《采薇》译文参考

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新芽生出来。盼回乡呀想回乡,盼到岁末仍茫茫。抛舍亲人离家园,只因猃狁来侵犯。跪不宁呀坐不安,只因猃狁来侵犯。

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柔嫩长起来。盼回乡呀想回乡,归期渺渺摧肝肠。忧悉烦闷心火烧,又饥又渴苦难熬。我们征战永无尽,家乡无人来问讯!

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茎渐硬长起来。盼回乡呀想回乡,转眼春日暖洋洋。王朝差役没个完,不顾休息不得闲。忧愁烦闷心病添,我们征战难回还!

绚丽夺目是什么?华贵车帷绣彩花。高高大大谁的车?将帅贵人乘战车。驾着兵车气昂昂,四匹公马强又壮。哪敢安居歇歇脚?一月频频传捷报。

驾着四匹好公马,四匹公马高又大。将帅乘战车上,兵士隐蔽战车旁。四匹公马齐步闯,象牙弓梢鱼皮囊。哪一日不警惕?猃狁犯边军情急!

当初我们从军征,杨柳飘拂舞东风。如今我们返回程,霰雪飘落纷零零。慢慢腾腾远行军,又渴又饥萦苦辛。我心凄凄悲满怀,无人体察我情哀!

(二)《采薇》的英文翻译

When I set out so long ago,

Fresh and green was the willow.

When now homeward I go,

There is a heavy snow.

The homeward march is slow,

My hunger and thirst grow.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sorrow;

Who on earth will ever know.

翻译选自于1995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榕培和任秀桦两位教授译注的《诗经》(中英文版)。

此译文把意和韵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了“婉转时物怡怅切情”。译者选用了eu这个韵与au这个双元音相配。调门低,有低沉感,利于传达哀婉悲痛的情感;声音缓,有凝重感,与行路艰难,步履维艰的形象相一致。尤其是译者用此韵一韵到底,更增强了这种感受,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令人感到喟叹之音不绝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