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辩与反驳(王世美)(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编辑:互联网

 申辩与反驳

江苏省苏州市 王世美

偶翻2005年第9期《语文教学之友》,读到杨显志老师的《高考语文“电脑阅卷”势在必行》。再去翻阅2005年第5期《语文教学之友》,重读陈祥书老师的《高考语文“电脑阅卷”应该缓行》。两相比较,觉得杨老师好像没有读懂陈文,误解了陈文的意思,甚至还歪曲陈文的观点。因此,特作如下申辩与反驳。

无视背景。陈文认为高考语文“电脑阅卷”,目前条件“还很不成熟”,是针对江苏的具体实际而讲的,是就目前的特定背景而谈的。有原文论述为证:“要想实行高考语文‘电脑阅卷’,应该老早就安民告示,让学生早作准备。”“不仅要在学校里广泛宣传,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电脑阅卷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应该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让全社会的人都理解和支持电脑阅卷。因为这件事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老老少少,应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可到现在离高考只有几十天了,才作出这样的决定,应该说是太仓促了。”也就是说,陈文所说的目前条件“还很不成熟”,是针对江苏的现状,特指时间仓促;是针对目前的情形,特指缺乏宣传。可杨文却无视这些,去掉“江苏”,将其范围扩大为全国;不知道是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故意而为之。

无稽之谈。杨文认为陈老师对电脑阅卷的质量很不放心,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陈文的论述中,没有哪一句是对电脑阅卷质量不放心的,也没有哪一段是对电脑阅卷质量作否定的。即便是下列论述,也还是对电脑阅卷持肯定态度的:“相对地说,电脑阅卷可能会更公正一些,更准确一些;但也不会好到哪里,准确多少。”虽说用了“可能”一词,说得不很肯定,不很坚决;但也还是肯定的成分多,并没有不放心的意思。即便是说“也不会好到哪里,准确多少”,也还是肯定了它比平常的要好,比平常的要准确。只是程度不会很高,结果不会太好。也就是说,好是肯定的,准确也是一定的;只是不会好得很多,准确多少。因此,讲陈老师对电脑阅卷的质量很不放心,可以说是毫无根据,纯属无稽之谈。我真怀疑,杨老师通读了陈文没有?读懂了陈文没有?

提取不准。杨文从陈文中提取了这样一个结论:电脑阅卷“意义不是很大,价值不是很高。充其量,只是名声好听一点”。首先要说的是,杨文提取得不很完整。原文有“目前”二字,是说目前是这样。也许有人要说,不就少了“目前”二字吗?但有否“目前”二字,意思是大不一样的。原文意思是说,在江苏特定的背景下,“目前电脑阅卷的意义不是很大,价值不是很高。充其量,只是名声好听一点。”去掉“目前”二字,就变成任何时候都这样了;那显然是违背原文的意思。其次要说的是,杨文提取的也不是结论。请看陈文结论:“总之,从现状看,电脑阅卷缓行是必要的。但从长远看,电脑阅卷必行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让我们面对实际,正确处理问题。既要讲究现代化,又要讲究科学化。力图科学发展,稳步推进。进而,使电脑阅卷既有真正意义,又有实际价值。”这里,陈文很清楚提到了电脑阅卷的真正意义和实际价值。也就是说,陈文认为,在目前没有多大意义,多大价值;但从长远看,可以使之具有真正意义,具有实际价值。

毫无新意。表面上看,杨文针对陈文“高考语文电脑阅卷应该缓行”的观点,提出了一个新颖观点:“高考语文电脑阅卷势在必行”。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事实上,陈文的观点不仅新颖深刻,而且远远超过杨文:从目前看,江苏高考语文电脑阅卷应该缓行;但从今后看,高考语文电脑阅卷势在必行;从长远看,实行“电脑考试”,高考语文电脑阅卷会更有意义和价值。不妨看看原文:“正因为这样,至少说在今年,电脑阅卷应该缓行。但缓行不是松懈,不是放弃,更不是否定;而是应当加强理论研究,努力创造条件,加速实施进程。因为从长远看,电脑阅卷是个发展方向。”“要想真正做到电脑阅卷,首先必须进行在电脑上考试。也就是说,要将高考语文试卷直接发布在电脑上,让考生直接在电脑上答题。这样,不仅可以省却一大批试卷费用,确保试卷的绝对保密;而且无须进行答卷扫描,确保答卷的绝对清晰。不仅能加快阅卷的速度,而且能确保阅卷的质量。这样,电脑阅卷才会有真正意义,有实际价值。” 

未必不妥。杨文认为陈文说的把答卷扫入电脑“费工耗时”,其实只是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不客观的。其实,陈文的观点未必不客观,未必不妥当:其一,究竟是上下搬运“费工耗时”,还是输入电脑“费工耗时”?应该是不言而喻,无须争论的。据多次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介绍,江苏高考语文的试卷库设在中间一层,全是由阅卷老师领送,几乎没有雇佣精壮劳动力。其二,陈文所讲“费工耗时”,不止是指把答卷扫入电脑,更主要的是指阅卷本身。请再读原文:“过去作文阅卷号称是一份试卷两人评分,试批时也许是这样,但在阅卷者相当熟悉之后,除了个别试卷需要讨论之外,也就是一份试卷一人评分。而现在在电脑上批阅作文,那是一份试卷非两人评分不可的。因为程序设计在那里,你不一份试卷两人评分,它就不理你。过去的主观题是一道大题一人评分,但电脑阅卷一道大题非两人评分不可。而这些,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近一倍的工作量。”所以,说高考电脑阅卷“费工耗时”,未必没有道理,未必就不正确。

并非错误。陈文认为电脑阅卷“也不会好到哪里,准确多少”,并非像杨文所说的认为有多糟糕。应该说,此种说法还是正确的,或者说未必就错到哪里。因为电脑阅卷好不好,关键在于它能否省工省时,提高效率。如果不能省工省时,提高效率,那就毫无优点可言,毫无好处可说。确切地说,在某些方面会省工省时一些,提高效率一些;但阅卷本身未必就有多省工省时,有多提高效率。因为电脑阅卷不论是表述题,还是作文题,非两人评分不可,而平常的阅卷未必如此,一般有一人评分就可以了。所以,可能会好一些,但也不会好到哪里。再者,电脑阅卷不是电脑本身阅卷,仍然是人工阅卷;只不过是借助电脑阅卷而已,充其量电脑只是个工具而已。它的准确度不取决于电脑,而取决于阅卷老师的素质。既然取决于老师素质,那与电脑就没有多大关系。自然,其准确度也就比平常的阅卷准确不了多少。

此外,表述不准。杨老师在文中一直说“过去的手工阅卷”怎样怎样。其实,现在的电脑阅卷除选择题外,表面上是电脑阅卷,但其实质上仍然是手工阅卷。只是利用电脑阅卷,或者说只是在电脑上阅卷。严格意义上说,并非真正的电脑阅卷,并非标准的电脑阅卷;仍然是真正的手工阅卷,仍然是标准的手工阅卷。再有一点,就是杨文提到电脑控制误差可以为6分,那更说明电脑阅卷的不准确。因为控制误差为6分,就意味着可以相差6分。比如一篇作文,如果甲老师打了42分,那乙老师可以打48分,也可以打36分。乙老师的打分可以相差12分,而且还皆在误差控制分内,哪还有什么准确可言。当然,这只是个设置问题,不会影响大局。依愚之见,最佳误差控制应为2分,最多也只能是3分。

原载《文江垂钓》(2007、9)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