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周
教学目的:
1、了解读书的正确目的和正确方法及作用;
2、培养好读书、读好书、广泛阅读的习惯;
3、认识“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益处;
4、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好读书、读好书、广泛阅读的习惯;
2、正确认识“不求甚解”读书方法。
教学课时:二节课
教学方法:比较法、议论法、摘要法
第一节课
教学要点:
1、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简要比较阅读两篇短文。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几篇议论文的学习,我们明白,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论点和论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篇议论短文,这是自读课文,需要同学们借助已学的知识完成对文章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的把握。
在学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点议论文知识。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2页,看“议论文的阅读(之二)”,了解议论文的论证知识。
二、朗读两篇短文,填充下表。
《谈读书》 《不求甚解》
论点 ① ②
论据 ③ ④
论证方式 ⑤ ⑥
主要内容 ⑦ ⑧
附参考答案: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②批驳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③主要阐述读书的许多精辟见解,即在于阐述观点。④事实论据: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诸葛亮读书;理论论据:陆象山的提法。⑤立论,道理论证、比喻论证;⑥驳论,驳论点。⑦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方法,以及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缺陷。⑧分析和阐述“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好处。
第二节课
教学要点:
1、了解读书的正确目的、方法及其作用;
2、认识“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好处。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两篇短文,这节课我们来深入的探讨几个问题。再读《谈读书》,理解下列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并概括段意。
一段(开头至“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二段(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至“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三段(从“读史使人明智”至最后)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文章正面写读书的三种目的是什么?反面写三种读书偏向是什么?怎样写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读书的三种目的是: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三种读书偏向是: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运用比喻写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文章介绍了哪几种读书方法?
文章介绍了选读、浏览、通读、精读、代读、摘要读。
4、读书有哪些作用?
读不同学科的书籍有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的作用,读书还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二、再读《不求甚解》,理解下列问题:
1、文章开始是怎么提出观点的?作者的态度怎样?
对一般人认为的“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分析,表达自己不同见解。
2、“不求甚解”最早见于谁人的什么作品中?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包含那两方面内容?“不求甚解”包含什么内涵?
“不求甚解”最早见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态度要求:首先要好读书,其次每读书必有所会意。“不求甚解”四字有两层含义:一要虚心,二是读书不要固执于某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你认为“不求甚解“意味着不认真读书吗?为什么?你认为正确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不求甚解”是一种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正确的读书方法可以将“不求甚解”读书法与精读、选读等方法结合起来。
三、作业:
1、从《谈读书》一文中,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段)话,并谈谈你的理解。
2、谈谈你对“不求甚解”读书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