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公正评价作者曹操。
2,掌握文章内容及语言点。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把握文章意蕴的能力。
2,有感情地诵读。
情感目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培养自我为理想不断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作者“忧”的情感贯穿全文,他“忧”的因素是如何表达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
1.作者了解
英语句子: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 (说曹操,曹操就到。)
问题:为什么要把曹操翻译为“devil”?
曹操(155-220)东汉末人。字孟德,沛国谯人(今安徽豪州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11月15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酣处,闻鸦声向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3.解题
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根据歌唱时音节长短不同而区别的。
二.读
1.同学们自读。(正确朗读,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2.请同学诵读。(读出雄浑,壮阔,慷慨,忧思。)
3.全体同学齐读。
三.诗歌内容讲析
1.总体把握
参照课文注释,了解诗歌具体内容。
问题:背景材料中“曹操酒至酣处,有感而发”,可以说感情突然迸发,一气呵成。诗中贯穿了作者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概括。--忧。
全诗写“忧”,我们共同分析诗人“忧”的因素有哪些?它是如何贯穿全诗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诗歌。
分层,分为四小节。
2.诗歌具体分析
第一节
问题:作者有“忧”吗?“忧”什么?怎么解此“忧”?
忧:人生短暂
第二节
问题:《子衿》是写姑娘思念自己的恋人的,曹操引用它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作者引用《鹿鸣》中的几句诗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与作者的“忧”相结合的?
忧:求贤不得
第三节
理解:“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罔用相存。”
第四节
问题:“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贤士来了,作者为什么还忧,他忧什么?
忧:功业未就
理解:“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高。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要表达什么意思?)
4.总结
在曹操“忧”的三个因素中,“功业未就”是根本,“求贤不得”是最主要的。
曹操将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显示贤材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但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仍是主调。
5.诵读诗歌
四.板书
人生短暂
招纳贤士--忧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五,作业
背诵默写诗歌
《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