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10月17日 第8周) 第 1课时(总36课时 )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触龙说赵太后 理解文言词语、句式及活用,掌握文中尊称、谦词;初步理解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 诵读式
讲读式
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已经学过两篇“谏说”类的历史散文,他们能够从“谏说”对象的利益、心理出发,统观全局,并且具有很高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谏说”类的文章《触龙说赵太后》,看看触龙的“谏说”又有什么特点,是如何说服赵太后的。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背景(见教师教学用书)(师生互动 --简介--了解)
2.赵太后(见教师教学用书) 3.触龙,赵国的大臣,担任左师。他年龄大、资格老、关系深,有丰富的人生经验,目光长远、对赵国忠心耿耿,这是他劝谏成功的基础。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强(qǎing)谏 必唾(tuò)其面 揖(yī)之 恃(shì)辇(niǎn) 耆(shì)食 不肖(xiào) 没(mò)死 沟壑(hè) 媪(ǎo) 持其踵(zhǒng) 挟(xié)重器 膏腴(yú) 百乘(shèng)
(2)注意以下句子的诵读停顿
日食饮/得无衰乎 太)后之色/少解 年/几何矣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则/为之/计深远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读出一些味道。
4.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师生互动 --提问--制作)
(1)古今异义 “用事”:执政。“丈夫”:男子。“徐趋”:小步快走。“疾走”:快跑。“百枣”: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没死”:冒着死罪。“至于赵之为赵”:到了……的时候。
(2)通假字 “耆”通“嗜”,“反”通“返”,“奉”通“俸”。
(3)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
使动用法:“没死以闻”(使闻),“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地位尊贵)
动词用作名词:“其继有在乎”(继承人)
(4)句式 “日食饮得无衰乎”(该不会……吧)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难道不是……吗)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凭什么……)
(5)尊称与谦称(完成课后练习三,然后加以整理。)
(6)一词多义( 完成课后练习二“质”“及”“甚”“少”“异”“为”。)
补充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才);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却)
赵氏求救于齐 向);和于身也 在);甚于如人 (比)
5.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整体思路。(见板书设计)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10月17日 第8周)第 2课时(总37课时 )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触龙说赵太后 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主题。学习触龙抓住对方心理,曲折委婉地劝谏的语言艺术 把握主题;理解触龙曲折委婉的劝谏语言。 对触龙曲折委婉的劝谏语言的理解 讲读式
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课文(师生互动 --提问--读议)
1.在“说的原因”一段中哪几个宇突出了赵国面临的危机?
一个“新”字,表明赵国国内正处新旧交替之际,局势不稳。一个“急”字突出了秦趁虚而入的急切。一个“必”字表明齐国要求长安君为人质的坚决。一个“巧”字强调了出兵的必要条件。
2.大臣强谏后,太后的语言中哪个字突出表现了她的固执任性、蛮横专断?全段中起什么作用? (“必”字充分表现了太后固执任性、蛮横专断的性格。这个字照应了前面齐国条件中的“必”字,立刻使矛盾尖锐化。)
3.触龙在说家常中说了哪几层意思?在说太后中起什么作用?
说了四层意思:谒见目的,问起居,问饮食,谈养生。作用是缓和气氛,消除太后戒心。
4.理解性背诵课文第三段,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左师公说爱子的主旨是什么?(2)哪些话是为这个主旨伏根的?
(3)哪些话反激出这个主旨?(4)哪些话论述了这个主旨?
5.这段话骨子里是批评太后不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的,为什么太后乐意听下去,并且接受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的?(这是因为触龙能体贴太后对幼子溺爱的心情,先从为自己幼子求“补黑衣之数”入手,影射长安君,从感情上让太后产生共鸣;然后又借燕后作反衬,激赵太后的反驳,顺理成章地提出主旨;接着又设身处地进入角色,与太后一起动情回忆疼爱燕后的情景,使太后完全接受了道理。)
6.如果说前面触龙还是曲折迂回、旁敲侧击的话,第四段就直接阐明观点了。说说这一段是分几层讲的? (第一层提出两个“有在者乎”的历史事实,欲擒故纵。第二层分析“无有”“不闻”的原因,得出规律。第三层水到渠成,类比长安君,批评赵太后,一针见血,击中要害。第四层巧妙地归结到“爱子”这个话题上,刚而转柔,使太后深受感动而醒悟。)
7.本文善于用精当的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心理变化,试找出反映太后心理变化的细节描写。(盛气而揖之”→“太后之色少解”→“笑曰”)
四、总结、扩展
本文是《战国策》中写谋臣巧谏成功的最佳篇章之一。其所以能干载传诵,历久不衰,就在于它富有永远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和发人深省的思想启迪。
本文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善于用轻松细致的笔触,描写人物委婉亲切的说辞,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这篇课文反映出:战国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的斗争对世袭分封制的冲击;提出了应鼓励子女培养独立奋斗、创业立功的自立精神,而不应依仗父母财产权力的荫庇坐享其成的重要思想,这一点对今天也有深刻的启迪。
布置作业
1.阅读《古文观止》中选自《战国策》的《赵威后问齐使》。
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课文读后感。
课
后
记
审
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