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1编辑:互联网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10 月10日) 第1课时(总31课时 )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勾 践 灭 吴  1.了解背景知识及作家、作品。

 2.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课文内容,                         文章结构。

         课文内容,                         文章结构。

讲读式

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二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越王勾践当年到底是如何卧薪尝胆,又是如何报仇雪耻的?《勾践灭吴》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具体的答案。 

二、背景提示:(师生互动 --简介--了解)                                                                                                  吴越是春秋后期兴起的两个大国。两国经常攻战不休。公元前496年,吴攻越,吴师败绩,吴王阖闾受伤死去。儿子夫差继位。公元前494年夫差为报父仇攻越,败越于春椒(今江苏苏州),又乘胜攻入越都。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后讨伐吴国,在五湖大败,率五千甲退守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并使人向吴求和。本文就从这里开始。 

三、有关《国语》   (见教师教学用书。师生互动 --简介--了解)

四、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学生提问题,教师回答)

五、理解文章各段大意。(师生互动 --提问--读议)

(一)战败和谈(1-3) 

1、越王勾践战败后第一个举措是什么?(可让学生用原句回答,然后概括) 

提示:①悬赏纳谏;②赏识贤才。 

2、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对臣下进谏的态度有何不同? 

提示:越王纳谏(“执其手与之谋”),吴王拒谏(“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一个求贤若渴,虚心纳谏;一个刚愎自用,是非不分,不同的人物性格为下文胜负成败奠定了基础。 

(二)卧薪尝胆(4-7) 

1、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 

提示:反省:“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 

态度:“此则寡人之罪,寡人请更。” 

2、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 

提示:葬、问、养、吊、贺、送、迎、去、补 

3、从文中找出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提示:“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4、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制定“婚姻法”、生育法,吊死扶困,轻徭薄赋,招贤纳士,整肃军纪。 

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三)三败吴国(8段) 

越三败吴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果行,国人皆劝……曰:‘孰是君也,而无可死乎?’”可见,勾践最终战败夫差的根本原因是获得了民心。 

通过以上的对课文大意的分析,引导学生熟读并理解大意,这一过程不必局限于某个词、某个句子的细微解释。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做课后练习一、二题。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10月10日) 第2 课时(总32课时 )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勾 践 灭吴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吸取“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所足” 历史经验教训

通过人物的议论和对话来展开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        对外交辞令巧妙传神的把握。

讲读式

讨论式

讨论题

    1.人物的性格是怎样通过情节展示出来的?文章又是怎样通过对话,和作者的叙述刻画人物性格的?

    一篇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的历史散文,它需要借助历史人物的有代表性的言论行动,揭示其本质特征,《勾践灭吴》正是如此,文章开始,作者以简练的笔法写出了越兵溃败,危在旦夕的形势和越国君臣执于相谋的情景。这样的明君贤臣执手相谋,不难熔铸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作者通过人物议论和对话,使勾践的形象深沉而丰满。他不是什么复仇者,而是城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因为他胸怀大志,才能够处变不惊。因为他知人善会,才能够充分发挥文种的聪明才智。因为他不忘国耻,要成就大业,才能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卑事仇敌而面无温色,抚慰百姓而痛切自责。在作者的笔下,大夫文种的形象也很鲜明。

在外交斗争中,文种采用的方法是:先用谦卑恭顺的措辞来增添吴王夫差的骄矜之气,然后软中带硬地陈述利害得失以显示越国上下刚毅坚定之决心,从而奠定了“行成于吴”的基础,使国家转危为安。

2.对外交辞令巧妙传神的把握

    诸侯时代,诸侯各国间的外交活动频繁,因而十分讲究外交辞令。《勾践灭吴》就兼有两者之长。总观全篇均达到了字约义丰的标准。只有外交辞令,确实是妙传神。

    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华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惟君左右之。……

    这段话是文种“行成于吴”时说的,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把对方捧到天上,把自己摔到地下,骄横的吴王夫差听了更加骄矜得意,自然就不必杀尽这些俯首帖耳、甘愿任人摆布的臣服者了!其实这番话当然不是越国君民甘心清愿地说出来的,更不是文种的本意。这番甜言蜜语无非是迷魂汤而已。一般人都能识破。而好大喜功的人无不喜欢这类奉承。这段话之所以巧妙就在于它有的放矢,选中了对象。

    紧接着上面这段甜言蜜语之后的一段软中带硬、硬中有软的外交辞令理为传神。

    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李,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

    这段话也是文种说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吴王如果不饶恕越国的君民,那么将有全副武装的名兵士候您(字面上是伺候,实际上是拼死战斗),那岂不是伤害了您所钟爱的越国兵士了么?明是要与吴国拼命使双方都有损失,却偏偏说吴国的损失还包括他们杀死的越国兵士,因为越国兵士也是吴王所钟爱的啊!说恭维别人的话,说到了这般光景,真是说到家哩!

总结、扩展 

    《勾践灭吴》通过越王勾践在战败以后,忍辱求和,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政策,富国强兵,最后打败吴国的故事,深刻指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不仅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的背向。文章也歌颂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可贵精神。

    《勾践灭吴》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是相当深刻的,细想想,对于今天有那些借鉴。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文学评论, 题目:试评勾践人物形象的塑造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10月10日)第3课时 (总 33 课 时 )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勾 践 灭吴 概括写作特点,归纳古代文化常识,扩展知识

古汉语常识

古今异义词的准确识记、运用

训练式、  讨论式

    一、写作特点:《勾践灭吴》在以朴实无华而著称的《国语》中别具风采。它是一篇真实的历史记录,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供后人借鉴;还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运用详略得当,使历时长达20年的历史,脉络清楚,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吴、越加以比较,收到了良好效果。另外,外交辞令巧妙传神,别具风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过程。(以训练式,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沈金玉于江  沈--同“沉”  。仇雠敌战之国也  雠--同“仇  。不可失也已   已--同“矣”。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娶”。将免者以是    免--“娩”。公令毉守之    毉--“医”。絜其居  絜--“洁”。吾请达王甬,句东    句--“勾”。   而为弊异宸宇    弊--“敝”。

    2.古今异义词

敬得闻子大夫之言    子,尊称。现常用于人的通称,或专指儿子。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去,离开。现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中原,原野之中,现常用于“中原地区”。

寡人请更    请,请允许我。现常用于请别人如何。丈夫二十不娶    丈夫,男子。今常用于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生丈夫    丈夫,男孩。今常用义同前“丈夫”句。十年不收于国    国,指国内人民。今常用于“国家”或“代表国家的”。贫病者纳官其子    病,贫病,贫困。今用于“得病”等。爪牙之士    爪牙:勇敢的,今为贬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孰是吾君也    是,这个,代词。现代为肯定判断词。

吾将残汝社稷   社稷,国家。现今“社”与“稷”是两个词。“社”为“社会”“社交”等,“稷”只有古义。

越君其次    其,代吴国,次,舍,驻。今用于“次第较后”,“次要的地位”等。

    3.一词多义

    子    必哭泣葬理之如其子(嫡子)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尊称)

    丈夫  丈夫二十不娶(男女)    生丈夫(男孩)

    已    不可失也已(同“矣”,了)   今已服矣(已经)

    之    三江行之(代间代吴国与越国)夫差将欲听与之成(代词,代地)   勾践之地 (助词“的”)

    女   女子十七不嫁(女性,名词) 请勾践女女于王(助词,作婢妾)

    请   请姓无庸战(请求对方)        寡人请更(请允许我)

    4.词类活用     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乏,形容词作动词,缺乏,课文中指人材缺乏。)  请勾践女女于王(第二个“女”名词作动词,作婢妾。)  惟君左右之(左右,方位名词作动词,处置。)    宦士三百人于吴(宦,名词作动词,服役)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名词作动词,穿。)  必庙礼之(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礼,名词作状语,以隆重的礼节。)

5.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仇雠敌战之国也。(“也”来判断。)

    倒装句   勾践说于国人曰(介词结构后置句。)   宦士三百人于吴(谓语前置。)

    省略句   必庙礼之(缺主语:“必”后省略介词“于”)

三、总结、扩展    课后练习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