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 案
孟津双语实验学校 王巧萍
设计理念
一般来说,语文学习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那就是“文字”、“文学”和“文化”。通过文字,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这是最浅层面的阅读。深一层的,是对作品文学性的欣赏。而语文课的“内核”,应该是在文化层面。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语文教学,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必须借助于对文字的品析和对文学的鉴赏,,因而这三个层面既是逐步深入又是互相融合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把握南雪和北雪的特点。
2.结合背景和相关材料,理解对比的作用及作者寄寓的情感。
3.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鲁迅不屈的精神和执着的人生态度。
4.内化情感,引导学生坚强地面对挫折,创造美好的明天。
教学重点 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鲁迅不屈的精神。
教学难点 江南的雪对朔方的雪的对比衬托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和品读 讨论与点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这是马来西亚诗人江天的诗句,诗中的“一个人”是谁呢?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想,今天我们学了鲁迅的《雪》之后,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雪景之美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2008年新年新诗会”上朱军、徐俐配乐朗诵的《雪》。(屏幕播放朗诵视频)
要求:1. 圈点文中的生字生词;2. 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描写雪景的句子;3. 结合注释①捕获阅读信息。
(一)在小组内交流要求1的内容。教师巡回检查重点字音字形,如:处子 模样 脂粉奁 凛冽 的读音;瓣 磬 的字形。提问学生所获取的阅读信息(散文诗、选自《野草》、两幅画面、两种情感氛围。)。(板书: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二)有感情的朗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和同学交流你喜欢的原因。请选择其中一幅雪景,用“我喜欢 (江南或朔方)的雪,因为……”的句式描述雪景之美,理由可以用原文中的句子也可以概括。(尽量抓住两幅雪景特点,对朔方雪的理解不必很到位。南雪: 滋润美艳、冬花烂漫、春虫吟唱、生机勃勃和塑雪罗汉的童真、童趣……;朔方的雪:旋转升腾有不可抑制的力量、不畏惧严寒,蓬勃奋飞、自由驰骋于天地间、敢于斗争……)
小结:随着大家的描绘,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雪景图,江南的雪柔美,蕴蓄着春天般的温暖,朔方的雪壮观,蓄积着旋转乾坤的力量。 (板书: 美 力)
三、知人论诗,领会情感之美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领略了江南积雪的柔美和朔方飞雪的壮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景物的描写中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一)学生介绍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那时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而鲁迅正生活在北洋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京。1924年12月30日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刮起凛冽的朔风,白雪飞舞,旋转升腾。这些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并以此为契机,创作了充满诗情的散文诗《雪》。……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为躲避段祺瑞执政府迫害,南下到厦门大学做教授。
(二)教师大屏幕展示相关评论材料
横看成岭侧成峰
1.《王蒙:读<雪>需要联想》……它只有“兴”的前一半,某种具体的事物--雪,却没有后一半:从这个具体事物联想起来的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在这种情况下,读者的切切实实从形象出发的,而又是活泼敏捷的联想,是多么必不可少,多么引人入胜啊!
2.《黄蓓佳:灵魂的柔软和坚硬》……所有我们熟悉的鲁迅的形象……都是顽强和坚硬的,一个斗士的灵魂,不屈者的灵魂。只有细读他关于故乡的文字,熟悉他的阿长妈妈,他的朋友闰土,他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之后,浸润在他情趣盎然的童年世界时,我们才会轻轻地叹一口气,欣悦地想到,鲁迅也是温情的鲁迅,是柔软和童真的鲁迅,,率性和孩子气的鲁迅……鲁迅离开了故乡……灵魂的另一面,那种故乡的湿雪浸润出来的柔软和温情,他把它留在了纸上,留在了自己的文字和心里。只能是这样,别无选择。
3.《李允经:<雪>的独特之处》……《雪》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不仅仅写了“朔方的雪”,而且运用想象,扩大了艺术的视野,把它和“暖国的雨”“江南的雪”作了对比描写。……“江南的雪”占了全文的大半。但就全篇来看,这依然是一种对比,或者说一种衬托,是以南雪的柔美来进一步衬托北雪的壮美,从而巧妙地抒发了作者那种渴望暖春,渴求光明;憎恶严冬,憎恨黑暗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情感。
结合背景和以上材料,细致品读课文,讨论:
1.作者更为欣赏的是哪里的雪?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篇幅写江南的雪,而且极写其美艳和热闹?
3.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南北雪的对比衬托中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教师作小结:江南的雪美丽热闹,生机勃勃,寄寓了作者对温暖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故乡童年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但作者更为倾情讴歌的是朔方的雪,虽孤独冷寂,但无所畏惧,永不妥协同严寒抗争。在南北雪的对比中,还表达了作者在黑暗中渴望光明,在严寒中向往温暖,执着追求美好理想的情感。
四、文如其人,感悟精神之美
在刚才的品读和讨论中,朔方雪的孤独战斗、无所畏惧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永不屈服的朔方的雪象征了什么呢?“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让我们再次走近鲁迅:(大屏幕展示材料)
1. 本文写于五四退潮时期,作者内心充满了一种寂寞、孤独而又坚韧斗争的思想情绪。正如鲁迅自己在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自选集>自序》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历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2. 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鲁迅
3. 写于《雪》之后的一个星期的《风筝》的结尾:……“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鲁迅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那种寒威和冷气使鲁迅觉得非常的--孤独。言为心声,朔方雪的孤独其实正是鲁迅的孤独,而且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刻。那么,鲁迅在孤独中沉沦了吗?没有!
同学们仔细揣摩最后三段,用红笔画出朔方的雪战斗英姿的词语和句子。正像当代作家黄蓓佳所写,鲁迅把故乡带给他的柔软和温情留在了文字和心里,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要像朔方的雪一样,在严寒的威逼之下,铺天盖地地洒落,在致命的晴天之下,旋转升腾地闪耀,闪耀出灿烂辉煌的世界!这种抗争的精神,这种不屈的灵魂,就是朔方的雪,更是横眉冷对黑暗现实的顽强和坚硬的鲁迅!
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最后三段,来感受鲁迅不屈的战斗精神!(板书:题目 作者 抗争的精神 不屈的灵魂 灿烂的世界)
五、提升境界,创造美好人生
(一)此刻,我们心中激荡着一种强烈的情感,请同学们结合全文的内容,雪的特点和处境、文章的表现手法、作者的情感、性格等写下你对课文最深课的理解。要求格式:江南的雪(是)……,而朔方的雪(是)…… (注意前后内容的对比衬托,如:柔美、壮美;温馨、冷峻;柔软、坚硬;美丽的少女、坚强的斗士等)
(二)《雪》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这是鲁迅的内心独白,是鲁迅的人生选择,他要像朔方的雪一样虽孤独却永不屈服!
那么,当我们再读江天的诗句时,是否也会油然而生一种类似的感受呢?请大家一起读这节诗:
“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
结束语:同学们,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时候,想想鲁迅,你一定会坚强起来,用顽强的精神战胜困境,创造美好的明天。在今天课的结束之际,我把江天的诗《读点鲁迅》送给大家:
读点鲁迅/你的生活/将充满活力/ 读点鲁迅/你的生命/将感到充实/ 读点鲁迅/你将坦荡荡地/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江天 《民族魂鲁迅读点鲁迅》
板书设计:
灿烂的世界
江南的 朔方的 雪 鲁迅
美 力 抗争的精神
不屈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