摈弃了尘世的芜杂,沉浸于儿童的“新月”之国。《新月集》中,泰戈尔在心灵与情智上将自己彻底换化成了一个孩童。他带着满是新奇、天真与欣喜的眼光,如此尊崇、温柔、圣洁地描述着这个王国的爱与美,使我们得以从喧闹的世界中安静下来,随他一起走进那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倾听孩子们娇嫩的声音、清新的语言和奇妙的逻辑,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诗篇吗?
《职业》正是一个孩子的自言自语,宛若天国中一枝带露开放在晨光中的梨花,晶莹又美丽。她远离娇柔造作,她没有苦毒怨恨,她轻轻柔柔地诉说着,她活活泼泼地“愿意”着,然而我们听完了,却要发呆,只觉有无穷尽的愁思怅惘。每一天,我们都在规定好的时间里做着规定好的事情,伪愿意着内心的不愿意,遵从成了生活的定律,于是“我”成了人们眼中的乖孩子。可偶然当“我”向外界张望时,却发现了自由自主的小贩、园丁与更夫,终于发出热烈的呼喊:“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我愿意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地,谁也不来阻止我”“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微渺的人真能那么逍遥自由,可以提着灯去追逐影子?至于那些有权、有钱、有名、有才的大人物就更是奔波劳苦,不得止息了。正如《诗经》说,“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表面看来,《职业》中的诗句没有严格的韵律,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铿锵可诵,只似一道亮丽流畅的清泉。然而这道清泉是活泼跳跃的,是回旋婉转的,是滚动着许多水珠子的。全诗分为三段,段与段之间的空白处似有微微的叹息声透出,含着无奈的幽忧与远近飘乎的渴慕,与《诗经》中的“一唱三叹”有异曲同工之妙。符合心灵律动的内在韵律岂不比外在做作的韵律更芳醇醉人?
歌颂自由的文学作品历史上比比皆是,自由已成为人类无止尽的永恒追求。《职业》一诗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塑造了几个鲜明具体、生动活泼的形象。在处理这些形象上,诗人没有用浓墨重彩去细细描绘他们的身材相貌、穿着打扮和神态气质,只是简单地透射出小贩的叫喊“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园丁在那里掘地,更夫提着灯走来走去。然而他们的生活背景是宽广自由的:小贩“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没有哪条街一定要走,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没有什么时间一定要回家”;园丁“要怎么掘,便怎么掘”,更夫“摇着他的提灯,跟着身边的影子一起走着,他一生一次都没有上床去过”。全都是“且自逍遥没人管”,犹如中国水墨画,几朵飞云,几竿翠竹,一湾碧水,一抹远山,构成一个广阔自由的天地,竹下一个抚琴的隐士若存若失,然而意境全出,宁谧深邃,耐人寻味。在白描般的诗句中,三个典型形象的自由气息如清亮的涓流淙淙流入我们心中,流动、翻腾化成云蒸霞蔚,托着我们的心飞翔,飞向那个梦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