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岸》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7-5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通过诗人对于“对岸”富有想象力的图景描绘,体会蕴涵其中的童真童趣,进而探求文章主旨,通过比较译文异同了

解泰戈尔散文诗的特点。

3. 教学突破口:“我”想象中的“对岸”,有着怎样令人神往的美妙景象?在这种景象的描述中,寄托哦着诗人怎样的愿望和追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品味一篇曾影响过我国几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对岸》,一起走进一位曾对我国现代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史有着非凡影响力的东方作家--泰戈尔。(泰戈尔像投影)

二、 授课

1. 听配乐朗诵(板书“走进泰戈尔的心灵世界”)

2. 很明显,诗人是以“我”的视角来写的,那么,“我”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从体会朗诵的语气语调、诗歌的内容下手,不难想象,“我”是一个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做着船夫梦的孩子。

3. 那么,诗人又是如何描绘“我”想象中对岸的美丽景色的呢?(请同学散读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幅画面,准备发言。)

教师在分析三段文字时,要扣住散文的文眼“渴想”,挖掘能体现儿童心理特点的词语,如:“渴想”,“据说”,“顶”,“邀”,“诧异”等。

第一段:孩子想去的那个地方“有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农夫们早晨肩抗着犁头,乘船渡到那里去耕耘田地,牧人们带着鸣叫着的牛从河边游泳到那边的牧场上放牧。这船、这人、这牛、这田、这牧场对一个孩子来说,具有都么大的吸引力啊!虽然这里朴实无华,然而非常可爱,新奇,有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有劳动的欢快,尽管晚上那儿会有豺狼哀叫,可在孩子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个极有田园风味、令人向往的新天地,孩子能在这里健康成长。

第二段:孩子想去的哪个地方,“藏着好些古怪的池塘,雨后,一群群野鸭飞到那里去玩耍,水鸟躲在茂盛的芦苇丛中生蛋,竹鸡摇晃着美丽的尾巴,在洁净的软泥上来回走动、欢跃。黄昏时分,白花长在小草上,像帽子顶在头上一样,月光柔柔地洒落绿草丛,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无所拘束,这是一个充满自由,令人愉快的地方,孩子在这里可以快活成长。

第三段:孩子到了“对岸”,遇见许多正在沐浴的同龄人,他们看到孩子从这边渡到那边,从那边渡到这边,自由自在好不羡慕。在这些同龄人“诧异”的目光注视下,孩子高兴、得意、神气,他尽情地嬉戏,正午,肚子饿了,就去找妈妈,妈妈给他无尽的爱抚、满足,天色昏暗,他可以回到温暖的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眷恋的地方,孩子永远不愿离开这里,去那遥远的地方,在“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教师出示实现请同学根据散文诗画好的三幅图,让绘图者略谈构思。

4. 王国维讲“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那么,在这美好的图景中,又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愿望和追求呢?(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借机补充泰戈尔生平及《新月集》有关知识,然后组织讨论。)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和社会活动家。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他的家庭是当时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中心。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爱好文艺、关心社会问题。十六岁时就发表了第一首长诗,1902年他创办一所从事儿童教育的学校,这所学校1921年发展成为印度著名的国际大学。

1913年他的诗集《古檀迦利》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他是第一个获得这项奖金的东方作家。他一生著有五十多部诗集,三十种以上的散文作品,十二部长、中篇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和三十多个剧本,还有大量绘画和歌曲,在印度文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我国作家郑振铎、冰心、竹林、赵丽宏也在不同程度受到他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