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15编辑:互联网

 朱自清

一、 教学目标

1、 领会朱自清散文“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朱德熙语)的特点。

2、 体会课文语言运用的特色:多用口语,巧用比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把握作者对景物特征的细致观察和描写;在游览过程中融入自身主观感受,并巧妙运用口语和比喻使读者身临其境。

2、 难点:学生对方位把握,对文学的含义的理解较难。

三、 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自行编写段落提纲

本文以一位游客的视角,分两部分描写了威尼斯的景观。第一部分(1、2段),描写了威尼斯明媚的自然风光,突出了威尼斯“水上之城”的特点,写出了它的自然之美。第二部分(3、4、5、6、7、8、9)段,以圣马克广场为中心,分别描写了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国际艺术展览会的繁华以及精美的工艺品等人文景观,突出了威尼斯“文化艺术之城”的特点,表现了它的人文之美。

  

二、导入新课

   《威尼斯》是一篇游记,是作者朱自清1934年出版的《欧游杂记》中的第一篇,文章描绘了作者游学归国途经威尼斯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一篇文字优美、风格又平易自然的优秀散文,在学习本篇文章时,我们要细心玩味两点:一、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把握景物特征,对景物进行了精雕细刻的描写,从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威尼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瑰丽的文化艺术;二、在文中,作者以游踪为顺序,从不同角度介绍景物,并融入作者的自身感受,加上口语化的语言和比喻的形象运用,从中体现了作者“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的特点。

大家知道,威尼斯位于欧洲哪个国家吗?说起威尼斯,大家对它有什么印象?     威尼斯有一个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是一个没有汽车的城市;威尼斯以船为交通工具;威尼斯狂欢节;威尼斯的狂欢节面具……

其实威尼斯本是意大利东北岸亚得里亚海的一片潟湖,湖中罗列着海拔1米上下的小岛,有一条4公里长的海堤--多拱铁路桥与大陆连接,它由于118个小岛组成,有400座石拱桥,(这与书上所写378座有所不同),177条水道,总长45公里的运河,还有2300条水巷,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它的市中心是里阿托岛,岛上的圣马克广场是威尼斯的象征,广场长175.7米,宽57米,面积18亩,三面大理石连拱廊开设各式商店,正面的圣马克教堂俯看全场,99米高的钟楼顶的自动大钟有手执大锤的雕塑人捶击报时,而我们所熟知的马可波罗的故居也就在广场不远处,也因为马可波罗,威尼斯人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与苏州(东方威尼斯)结成友好城市。

我们刚才介绍过,这篇课文通过把握景物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景物,那么我们想一下,有几种观察景物的角度呢:平视、仰视、俯视、远望、近观、定点观察、移步换形等。好,那么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一下各段究竟采用了什么样不同的角度来介绍景物。

现在我们就随着朱自清的笔端去漫步威尼斯吧。

在描写威尼斯明媚的自然风光时,作者从游人的感受出发,“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的“你”以一种游客的身份说起,更加具有亲切感。而文章开头就把全文的文眼交代清楚:威尼斯是一个别致地方。“别致”两个字突出了威尼斯的与众不同,全文也就是围绕着这一文眼来展开。在这里,作者为了突出威尼斯“水上城市”的特点,用了几个比喻句: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其中“大街”一词含有双关意思:对于“公共汽车”来说,“大街”就是大街,使用的是原意;可对于轮船来说,“大街”用的是比喻义,指大运河。在这里,作者就把大运河比作大街,小河道比作小胡同,轮船比作公共汽车,突出了威尼斯河道多,水上交通工具往来频繁的特色。

但作者也为了怕引起读者的误会,以为威尼斯只有水路,没有陆路,特意强调了一句话:“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有的是”是一种口语化语言,也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更深刻印象。

第二课时

总结第一段,作者以一种平视的角度来描写威尼斯“水上之城”的特点。

再下去,作者一句:威尼斯是“海中的城”,把威尼斯的特点明白的点了出来,威尼斯从“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在绿波里荡漾着“,一种波浪起伏时的动感就准确地反映出了威尼斯特殊的地理状况,是四面海水相隔的小岛。而“水天相接”,则写出了威尼斯空气能见度高的特点,与下文“干干净净”、“透明”相照应。而“干干净净”、“透明”则写出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把威尼斯的清新宜人描绘得清清楚楚。当然,除了写出作者自己的感受外,作者还不忘以一个游人的角度来写出威尼斯明媚、温和的特色,他以一句“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这样,就使得“情”和“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富有诗情的意境,也更能感染读者,给人以美的感受。

这一段是本文的重要段落,要求背诵。这是一组俯瞰的镜头,“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但除了俯瞰的角度外,还有远望与近观的镜头,大家可以看看。“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这是近看;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是远望。

前二段合起来,就写出了明媚的“水中之城”的自然风光。

第三段一开头,“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以一句过渡句,既概括全文第一部分所写“水上之城”的特色,又引出第二部分描述的中心:圣马克方场。而又以一句口语化的语言“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强调了圣马克方场的“华妙庄严”,这是作者对于威尼斯作为“文化艺术之城”的特色归纳。以下几段都是以圣马克方场为中心以定点环视的角度辐射开去进行描述。

第四段第一句“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点出了圣马克堂历史悠久,风格华妙庄严,既是威尼斯建筑艺术上的代表,方场上其他建筑又都以它为中心来布局的特点,所以以“主人”为喻。

“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又是一句口语化语言,“漂亮劲儿”喻为高明,了不起的意思。圣马克堂的庄严华妙和杰出之处也正说明了威尼斯人在建筑艺术上善于借鉴和创新的表现。

“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借用了音乐术语“节奏”“和谐”来形容方场建筑位置高低错落有致、色彩浓淡搭配相宜的效果。

第五段对公爷府的描绘,细致地把握了事物的特征,写出了“如在画中、”好像在水里“的“惝恍迷离之感”,其中还写到了“太息桥”。

第六段描写威尼斯的夜曲,与江南的秦淮河当年的光景作比较,突出了威尼斯夜曲的三点特色:一是意大利歌曲的特点(语音纯粹清朗,节奏繁密,声情热烈);二是当地风俗民情(反拿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三是整体氛围(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

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写出了威尼斯的绘画艺术、国际艺术展览会、工艺品,你们自行领会。

好了,介绍完了《威尼斯》这篇文章,现在我们可以来描绘他的整篇结构图了

本文的文眼是“别致”,第1、2段写出了“海中之城”的明媚的自然风光,从第3段开始,总写了圣马克广场的华妙庄严的文化艺术之城特点,从圣马克堂和公爷府的建筑艺术写到夜曲(音乐艺术),写到圣罗诃堂、佛拉利堂的绘画艺术,写到公园的现代艺术,直至手工艺品的工艺美术。

                     威尼斯

     海中之城(1--2段):明媚

别致                         圣马克堂    建筑艺术

                             公爷府

     文化艺术之城:华妙庄严  夜曲--音乐艺术

     (3--9段)           圣罗诃堂、佛拉利堂

                              (绘画艺术)           

                             公园--现代艺术

                             手工艺品--工艺美术

那现在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本篇的几种比喻手法:

比喻:(1)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

(2)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把威尼斯比成在绿波里荡漾着的东西,化静为动。

拟人: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说明威尼斯气候宜人,景色迷人的原因。

通感: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还有其它的你们可以自己去总结。

作业:画出第三段的结构方位草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