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十二中 汤 李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明明是一篇绘声绘色绘形的绝佳文章,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很难将其妙处体现出来,无法将学生导入语文情境之中,让他们品味到文章的原汁原味。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有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而达到深刻领悟课文精髓并加以创造发挥的好效果呢?
这时,人们就应该多依靠电教媒体,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
但是我们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么用,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优点,并且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呢?基于此,结合自己几年来采用课件上课的一些体会,做以下分析,以作引玉之砖。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 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语文很杂很泛,这是难点。平常在教室上课,由于黑板的容量有限,上课的时间有限,所以让学生从整个课堂上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也变的有限。但是用多媒体教学就不同了,多媒体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很多时候需要记住一些死知识点,像一些名家名人名篇名作和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用多媒体做出来就可以省很多时间。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2、 有助于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语文何为?我觉得它是美丽的,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学语文就是在审美中进行文化的陶冶,真正回到“人文”精神状态。我们在学习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时,就利用多媒体将夜晚繁星满天,牛郎织女天街闲游的景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并配上悠扬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心中那充满光明和幸福的憧憬,并从内心得到精神上的洗礼。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天上的街市是美丽的,所表现的理想是神圣的。
3、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情景教学”。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情感教学,要把学生带入作者的心中,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老师要做好情感的传递者。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就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般的教学中,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等方法可以局部应用,却不能有机的结合。而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并用,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教元代散曲《秋思》为例,我们在屏幕上依次添上曲上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使之悲凉气氛渐浓,直到在暮色中出现了一个骑着瘦马踽踽独行游子时,我想,萧条之气,思乡之绪也定溢满学生心胸,不言而喻,学生很快会掌握这首曲的内涵,能很好体会作者所传达出的寂寞孤独的情感。
不容忽视的几个弊端
1、 容易造成想象能力的缺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文字和情感的感受都不一样。电脑毕竟是机器,学生们也是在不自觉中被动地接受教师们早已设计好的某些东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完全被局限在某一框框内,一如水在重力作用下只能向低处流一样,学生的思维在课件的影响下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别无选择,好比一颗果树还没有开花就已经结果了。而语文的功夫重在一个“悟”字。这个“感悟”从何而来呢?它绝不是来自图片或者动画,它应该来自文字本身,来自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空间,来自文字那熔古铸今的无边的意韵,来自上下五千年无数的诗魂、文魂、爱国魂所寄托于文字的那种人文精神,我觉得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
2、 容易造成师生“感情冷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人情味很浓的人文化的教学,师生间的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人性关系,而这个冷若冰霜的电脑会割裂师生间的感情纽带,进行多媒体教学变成了进行多媒体演示,老师和学生都变成了多媒体下的“机器人”。
3、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是做课件的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多媒体虽说是新兴科技产物,但对于语文教学也不是万能的。“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是明日黄花,多媒体教学只是运用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怎样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好路,体现大语文的性质特点呢?我们教师只能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思考了。但是以注重学生文化积累,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人格为中心的语文,“人文”教学为中心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媒介则为中介,要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教育创新,与时俱进”,我们任重道远,但仍将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