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尤其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那么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呢?徐志摩曾满怀深情的说过:“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可以说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是内心又有怎样的波澜呢?他对康桥到底怀有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看这首《再别康桥》体会诗人浓得化不开的康桥之情。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 没有告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这些自然景物,给读者一种清新之感,也会引起读者的好奇,诗人是怎样看待这些景物的,这些景物又浸透着诗人怎样的情感?那么我们就来分析这些意象。
我们先来看诗的第一小节,作者首先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像母亲深怕吵醒熟睡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与情丝全都在轻轻二字上尽情的体现。在轻轻的招手与作别西天的云彩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诗人在这里便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中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作者把她比喻成美丽的新娘,既喻出它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谁能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妻子呢?她的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让我不舍,让我眷恋。物我合一,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康桥浓烈的爱恋。
第三节,写了康河里的水草随波起伏。 “油油的”让人感到水草的鲜活、厚实。“招摇”拟人的方法,写它仿佛在向人招手。惬意平静。在这仙境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甚至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 ,长于斯。 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至此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他想放歌想要追寻他的理想他的梦。
但诗人不能放歌,他从幻想回到了现实,他要离别,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诗人吹奏了离别的笙箫。无声却哀伤。夏虫也为我沉默,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心境,如一张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抢了去,那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诗人是那样的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轻轻地,我走了“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瞬间便是永恒。
诗作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整首诗情与景浑然一体。
下面我们就来重读这首诗感受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