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27编辑:互联网

 预习提示

1、了解作者,搜集《水经注》的有关资料。

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3、搜集有关资料,疏通文意。

4、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5、研读课文,赏析文中美景,体会作者感情。

6、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

7、拓展延伸,搜集有关今日三峡的资料。

8、熟读成诵,积累名句。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背诵。

2、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2、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堂展示(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生:长江)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哪里?(生:三峡)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走近1500年前的三峡。

2、学生展示作者及《水经注》有关资料。

3、学生展示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把握字音、语调、语速、感情。

重点字音:略无阙处  重峦叠嶂  曦月  素湍  飞漱  属引  哀转

重点句节奏: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

4、学生展示疏通文意

教给译文的方法:一、加字扩展法  例:朝发白帝

                二、补充省略法  例:清荣峻茂。

                三、调整词序法  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释重点词:叠嶂  阙  沿溯  奔  漱  良 湍  

释重点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二课时

5、学生展示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

第二部分(2-4):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6、学生展示 

(1)三峡的地貌特征:“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连绵不断

(2)重峦叠嶂,阴天蔽日--高耸入云

问题:最后一句和本段文字有什么关系?

生:亭午、夜分才能见到日月,侧面烘托三峡地貌:连绵不断,高耸入云。

欣赏三峡山景图

师解说词:眼前这连绵不绝的群山,耸入云天的峰峦,雄奇险峻,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也更让我们不得不惊叹郦道元的生花妙笔。

7、学生展示

赏析夏季景色特点:水流湍急

问题一、文章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

--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季的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问题二、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王命急宣”,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8、学生展示

欣赏春冬之景(从色彩动静、俯仰方面来赏析。

一色彩:色彩角度写景,如:素湍绿潭,“素”字让人联想到苏轼的“卷起千堆雪”,“绿”字写出潭水之深,联想到“桃花潭水身千尺”。

二动静:动静结合写景,如:回清倒影,飞漱其间

三俯仰:俯视角度“素湍绿潭”,仰视角度“绝巘多生怪柏”

最能概括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清荣峻茂。

9、学生展示

三峡秋景特点:寂静、凄凉。

如何感受到三峡之秋的寂静凄凉?

--猿猴的哀鸣

本段引用渔歌有何作用?

--反衬三峡的凄凉。

10、学生展示(培养想象力)

三峡之景因季节不同而各异,你们最喜欢三峡什么季节的景色呢?

--春冬之景。

请在你的头脑中把作者的文字转化为美丽的画面,再用你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出来。

自由展示。

11、学生展示(主旨)

作者笔下的三峡如此之美,你从中感悟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热爱赞美。

12、学生展示(研讨写法)

写法:(1)、抓住特点写景

(2)、注重字词锤炼

(3)、情景交融

13、拓展延伸--今日三峡

师:江山如此多娇,令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昨日的三峡风光绮丽,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今日的三峡,这里正在建设者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三峡水利枢纽。

生展示搜集到的今日长江三峡工程图片。

四、结束语

师: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缔造了三峡,郦道元用他的妙笔去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歌唱家用自己的心声赞美三峡,同学们,出声诵读让三峡之美景回荡心田。

五、反馈环节

参照练习题

练习题

1、  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字,--,北魏著名的--家,--家。本文节选自--。

2、翻译重点字词、句。

词:叠嶂  阙  沿溯  奔  漱  良 湍  

重点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具有怎样的地貌特征?三峡各个季节的景色有何不同?

4、背诵并默写课文写景名句。

5、运用本文的写景方法写写自己家乡的秋景。

附:答案:

1、郦道元   善长  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

2、 词:叠嶂:  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  

阙 同“缺”          沿:顺流而下  溯 逆流而上

奔:奔驰的快马   漱:冲荡    良:的确,实在

湍:急流的水

翻译句子(略)

3、连绵不断   高耸入云

夏季景色特点:水流湍急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

秋景特点:寂静、凄凉

4、略

5、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