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汉字规范化的意义。
(2)、了解汉字的优点缺陷及构成,熟悉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汉字的构造方式,通过理解汉字的构造实现识记和正确书写。
(2)、学生找出生活中、学习过程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例子,强化正确书写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纠正错别字的自觉性、自信心和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错别字的成因,掌握纠正错别字的基本方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前有一家人家,老婆子和媳妇在家,老头子和儿子外出做生意。几个月以后,爷俩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还雇了一个伙计。有一天,同乡要回家,爷俩就托他捎回一封平安信。没料想,老婆子和儿媳接到信后大哭一场,原来,信上写了两句话:“生意兴隆。故了一人。”爷俩把“雇”错写成“故”了,而“故”除了“原因”“原来的”等意思外,还表示“(人)死亡”。婆媳以为不是老头子亡了,就是儿子死了,于是悲痛欲绝。
可见,正确使用汉字是非常必要的。
二、汉字的发展历史(展示课件)
甲骨文(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商代)→金文(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周代)→篆文(大篆、小篆(秦))→隶书(分秦隶和汉隶)→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草书,行书(始于汉)
三、学生自读《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一文,思考:
1、为什么说汉字规范化是中华民族强盛的标志?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的?
2、汉字本身存在哪些客观困难?
3、造成汉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作者为何提出强化民族意识是推进汉字规范化教育的最佳途径?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点拨,多媒体展示答案:
1、(1)汉字,中华民族文化的旗帜;
(2)规范化的汉字,中华民族尊严的象征;
(3)规范化的汉字,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展现。
2、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给书写认知带来极大的麻烦;
汉字本身不能标音,形声字的声符读音提示功能的减弱。(这就需要国人从民族意识出发,提高规范用字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3、合作探究: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教师提示:如语言的发展与规范的冲突,对汉字规范性的意义认识不足等。
4、学生归纳,教师点拨,然后多媒体展示
(1)汉字的作用,传播文明的信息载体,灿烂文化的凝聚,交际工具;
(2)规范的意义,传承文化,保持民族尊严,维护国家主权;
(3)强化民族意识的意义。
四、学生实践
列举你所见的没有规范使用汉字的例子,谈谈如何在今后避免写不规范的汉字。
五、作业
从近期的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中找出错别字,用笔圈出,并认真思考其出错的原因,然后用作业纸记录下来(记全名称、期号、版面、文章名及错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仓颉造字的传说)
学生叙说,教师补充,投影仓颉画像。
二、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造字法》
师生共同归纳常见的四种造字 (多媒体展示)
(1)象形。象形是用描摹实物形状来造字的一种方法。
→木 →泉 →舟 →车
→网 →勺 →燕 →鱼
(2)指事。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表示意义的一种造字法。指事字和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一个独体实物的形象;指事字是在独体实物形象(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或者是纯粹的抽象符号。
(3)会意。会意是比合二字或数字,会合它们的意义以成新义的一种造字法。
(4)形声。形声就是选取表示事物意义的字作为意符,选取表示事物声音的字作为声符来造字的一种方法。
三、借助所学造字法的知识,完成下列练习
下列哪些词语或短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将它们找出来,并把正确字形写在括号
四、师生共同归纳错别字类型:(多媒体展示)
1、形近致误: 修茸(葺); 病入膏盲(肓); 肆(肄)业;
2、音近致误: 反应(映)意见; 礼上(尚)往来; 手(首)屈一指;
3、义近致误: 坠(堕)胎; 略(掠)夺; 弱不经(禁)风;
4、偏旁同化致误:按(安)排; 编缉(辑); 脉膊(搏); 脉胳(络);
五、纠正修改错别字的方法:
教师指导,多媒体展示
(1)以义为纲,据义别形
要正确识记汉字字形,应在学习中做到字不离词,以义正字,以词正字。
①注意字的笔画和结构,分辨细微差别。
②抓住形旁的含义,分辨字形。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些形似字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就要抓住形旁的含义,去分清字形。如“弧、孤、狐”这几个字声旁相同,而形旁不同,因而字的含义也不同。
③要理解字义。
(2)抓住形声字的声旁的读音,区分字形。
板书设计
(1)象形
汉字的造字法 (2)指事
(3)会意
(4)形声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成语中常见易错字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如有错别字请在括号内改正
哀鸿片野( )
哀声叹气( )
按步就班( )
教学心得: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变形式,给学生更直观的感觉。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汉字的魅力,提高了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