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通过白描手法写“愁”情;以“梦境”表现“愁”;李后主词中的“愁”是自身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
关键词:愁 白描手法 花间派 樊篱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词人。他人生经历的不平凡和天赋敏感的纯真性情,对艺术的倾情造就了他的词的无穷魅力,在我国词史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的词,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能以真挚的态度面对人生,表达出生命个体赤足踏过人生长河时的心灵感受。他的欢乐、他的忧伤,当他面对清纯人生的天真与惬意,当他被激流冲刷时的惶惑与悲哀,词人的这些感受,在他的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使人们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一颗真诚的心的跳动,给人们一份欣喜、一份沉思、一份美的感悟。他提升了词的艺术品质,深化了词的情感内涵,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因此,他被誉为“一代词宗”。
李煜以他独具风格的词章名垂青史,流芳千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以“画屏金鹧鸪”形容温庭筠的词品,以“弦上黄莺语”形容韦庄的词品。“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即李煜)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在他之前,词章风格绮丽幽怨、温丽婉约,而后主的词,则有了“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广大蕴涵,“有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磅礴气势,更有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沉人生寓意。生命之感,故国之悲生发成为主要的情感内涵。在这位乱世弱主凄凉哀怨的亡国之音中,寄寓着由于阅世不深而表露的真情。于是,词不再只是表达艳情相思与闲情逸致,而是传达了广泛意义上的人类“性情。这又更新了词的艺术风貌。所以李后主在词史上的贡献是:不但完善了婉约派的技巧,还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众所周知,后主的词所以达到这样高的艺术境界,除了他在亡国后苦痛生活的深刻体验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才华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李煜善于构词炼句,语言形象鲜明,结构缜密,有沉痛的失落感而没有文人的书卷气,也没有宫廷的脂粉气。以极其高超的技巧深刻的表现出那最普通又是最抽象的离愁别恨,写尽了难以说清的家国之痛,人生变幻莫测给人带来的深沉哀愁,引起后代人强烈的共鸣,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愁”是一种微妙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活动。历来是文学家们描写的重要内容之一,离愁别恨,新仇旧恨,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可要真实的写出却不是易事,李煜通过各种具体、生动的景物,运用白描手法(白描,是中国画技之一,指纯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后应用到文学创作上是指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不加渲染和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准确细腻地写出了万缕愁思,表达了感伤的情绪。李煜后期的词已冲破了花间派的樊篱,以清新、明朗的风格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大胆广泛地运用白描手法,特别是在写愁绪时,多用白描手法直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如《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首词用白描手法抓住了深夜难寐者在夜阑人静之际对周围环境的独特心境。“砧声”、“风声”引人闻声断肠。触目伤怀的景物缭绕着不眠之人,宁静的庭院,寂静的小楼,黯淡的月色,这样一个死一般沉寂的环境不着痕迹地描绘,突出各种声像对不眠人的不断侵袭,使离愁的深度和怀人之思的强度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这种寂寥、冷清的环境与主人公的寂寞、凄清的情怀互为映衬。环境与人物的相互烘托,表达了绵长的离愁和哀怨。可见,白描手法不仅能塑造出动人的形象,而且能创造深远的艺术境界。
白描手法在塑造形象方面要求以简练的笔墨描写鲜明的艺术形象,因此,表现这些形象要求明净、精炼,切忌浓墨重彩的雕饰,其中《虞美人》就以不着痕迹的描述让人感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是李煜亡国降宋后的作品,抒发了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所感受到的屈辱、辛酸和痛楚。全是浅显的文字,可它在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的支配下却组成寓意深刻、境界恢弘阔大的意蕴。借了大量接近口语的词句直抒胸臆,如“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春水”等,其中以设问开头,引起一串串随情而至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一江春水比喻愁,连绵不尽、奔腾汹涌而又永无休止。这两句之所以千古传诵,正是它把词人那种深邃澎湃、无穷无尽的愁情以自然界中非常普通的事物形象地、恰当的表现出来,而这深邃的内涵又是通过浅白的词语表达出来的。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看不出一点锤炼的痕迹,但它却足以把天底下各种各样的离愁别绪都囊括殆尽,词人那种充当亡国之君的耻辱,每日以泪洗脸的囚徒生活最痛切,最悲哀的情感。通过这些白描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李煜词中出现得最多的字眼,一个是“愁”,另一个是“梦”。在“梦境”中表现“愁”情。梦里的欢乐与现实的愁苦相互交织、缠绕着他敏锐的心灵。文人都喜欢写梦,因为,只有梦境可以寄托他们的幻想,只有梦境才可以解脱他们的忧伤,于是有周庄梦蝶、江淹梦笔、李煜则梦国。梦境虽然是虚幻的,但它是人生实境的反映。现实中已经失去的,梦中可以复得;存在中缺陷的,梦境可以修复而圆满。如在《浪淘沙》中“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身为“俘虏”的李煜,身陷囹圄,国破家亡,其惨痛之情自不待说,个中滋味可想而知,然而更可悲的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不识趣的梦境里却还是昔日的玩乐的江南美景。无奈在五更春寒中一梦醒来,听着窗外潺潺的雨声,感受着春意将尽的惆怅,直到感叹“落花春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贯穿全词的伤春,悲春的愁苦情绪,不仅仅感伤春天的流逝,感伤生命的凋谢,更是感伤故国的沦亡,由伤故国,进而生出自责的心理。“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以平常语说出来,而有无限的酸楚包涵其中,因为贪欢是人之常情,何况在梦中!然而身为俘虏,却依然沉溺于以前的君王的享乐生活,在梦醒之后,这是怎样一种令人尴尬而伤怀的情景啊!可梦醒了就必须承受清醒者的悲哀,故国远在重重的关山之外,欲归无路,而此时窗外五更时连续不断的恼人春雨,室内孑然一身,形影相吊,衣单被薄,寒气侵人,其境况是多么黯淡凄凉。现实的凄清与梦境之温馨形成强烈对比,情之伤痛更令人肝肠寸断。假若凭阑眺望,只能徒然增添无穷的烦恼,所以下阕“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二句最为沉痛。词人身遭幽禁的压力怨楚、伤感绝望的情绪,在这九个字中包含无余了。
李后主词中的“愁”是自身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是特定环境的特定情感,无丝毫的雕琢痕迹。情感的真实宣泄中又具有丰富充实的内涵,这种蕴藉含蓄,意味深长的词流传千古,在历史长河的洗刷中仍然闪耀着光华。如〈相见欢〉的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李煜归宋后所作,词中写的是一种可想可感的离愁,抒写的是强烈的生命的孤独感,借闺怨抒发亡国丧家之痛,亲人一个个撒手人寰,国土在自己手中沦亡,爱 妃蒙受耻辱却无力保护,这种种的愁和恨,愁之乱,也就非一般的男女离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是对人生苦恨的哀嚎。一般人的离愁是可以抛掉的:“心中得胜暂抛愁 ”;可以洗掉 :“一曲清歌一杯酒 为君洗去古今愁 ”;可以割掉:“梁国歌舞是风流,美酒如刀割断愁。” 而李后主的愁却是 “剪不断,理还乱”。 比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的愁更深,恨更长。而心中的滋味,该是什么样的呢?“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由至高无上的君王变为阶下囚的特殊滋味,不同一般的滋味,凡人未能尝试,只有自己领略,是酸、是甜、是苦、是辣、是烦恼、是悔恨,说不清,道不明,这种无言之哀胜过流涕痛哭之哀。
后主词中的哀伤也是人生缺陷的一个投影。人生的每一痛苦,每一感触都存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使人悲伤、哭泣,不能成眠,后主把它写了出来,如此真实,如此平易,如此绵长!他词中的“愁”的魅力将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参考文献:《浪漫人生》作者:李中华 华夏出版社1997年出版〈秦观李煜写愁之比较〉作者:沈向东 〈文史知识--读李煜传〉作者:刘修民
2007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