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形象及这个形象的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0编辑:互联网

黑孩形象

黑孩给我们的印象首先是对生活的坚忍。这是源于凄苦生活的磨练。他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下关东,后母经常虐待他,以致是他“动不动就像一尊石像一样发呆。”在沉郁缄默的外表下,谁也猜不透他心底压抑着多少苦痛。沉重现实铸成他的冷漠坚韧性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对现实苦痛的坚忍。小铁匠的奴役、打骂;老铁匠的冷漠无情;拉风箱的吃力、炙考,他都以巨大的毅力承受着,他早就习惯了这种非人的生活。二是他冷漠中透射着倔强。黑孩从不说一句话,很少用正眼看人,连对关心他的菊子的关心,只“抓起一把土,按在伤指上”。拉风箱时“火焰考得他皮肤像针尖刺着一样疼痛”,善良的菊子拉他离开工匠棚,他却恨恨地咬了菊子一口。他的冷漠,倔强,是他长期生活在没有感情的世界里的结果。

黑孩形象的象征意义

莫言笔下经常出现承受着苦难但感觉丰富的形象。如《红高梁》、《拇指拷》、《牛》、《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等。

这个没有姓名也很少说话的黑孩子无疑是莫言许多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浓缩。

一方面,这是作者对生存体验的开拓:黑孩子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他在滴水成冰的严寒天气里,只穿一条短裤,光着背,赤着双脚;他能够将烧红的钢铁攥在手里;他能够对自己身上的伤口熟视无睹。他具有幻想的能力,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奇异而美丽的事物;他能够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他能嗅到别人嗅不到的气味,……正因为他具有了这些非同寻常之处,所以他感受到的世界就是在常人看来显得既奇特又新鲜的世界。所以他就用自己的眼睛开拓了人类的视野,所以他就用自己的体验丰富了人类的体验,所以他既是我又超出了我,他既是人又超越了人。

另一方面,也有叙事策略上的功能:男孩拙于人事而敏感于自然和本性,对世界充满了感性的认知。由于对人事的一知半解,所以总是歪曲地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纠葛 ,错误地并充满了谐趣地解释各种事物。这种未成熟的叙述形态与小说所根据现实生活内容而表达的真实意向之间形成一种张力,也同样构成了复调的叙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