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9-16编辑:互联网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班级___ 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

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殊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关介绍:

1.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在内容上突破了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排宕。语言和音律上亦有创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豪放词派。

2.主要经历: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在后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监察御史借机上奏弹劾说:“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漫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后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到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文本研习:

(一)《定风波》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2.“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3. “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什么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这首词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内容。 

 

 

2.这首词怎样具体表现“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之情? 

 

 

 

(三)《水龙吟》

1.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杨花的哪些妙处。

 

 

2.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新境,从意境的高低、艺术构思和语言艺术中选取一点与章词相比体会其新妙之处。

 

 

 

(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课后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吟啸(yín)    缀合(zhuì)   萦损柔肠(yíng) 

B. 悼

亡(dào)    轩窗(xiān)   反躬自省(xǐng)     

C. 栖息(qī)     双鬓(bìn)    抛家傍路(bàng) 

D. 和诗(hè)     瞻仰(zhān)   不即不离(jí)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轼(1032~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B. 苏轼诗论中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之语,其中“元”“白”“郊”“岛”分别是指唐朝诗人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 

C. 四川眉州三苏祠有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 

D.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 

二、名句填空

(1)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2)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                      。

(3)十年生死两茫茫。            。           。千里孤坟﹑                    。

(4)纵使相逢应不识,              ,            。

(5)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            。

(6)春色三分,           ,             。细看来,                 ,         。

(7)缺月挂疏桐,               。时见幽人独往来,                     。惊起却回头,                 。拣尽寒枝不肯栖,                    。

三、拓展阅读 

1. 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①。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② 

注释: ①孙郎:孙权。他曾亲手射虎。②天狼:天狼星。古代借它来比喻来犯的敌人。这里指西北的西夏。 

(1) 词的上阕,作者写出猎盛况时使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和                。 

(2)冯唐是汉文帝时一个年老的郎官。当时云中太守魏尚虽然立了大功,却因小过失而被逮捕。冯唐向文帝进言,说魏尚不应当受罚,文帝就派他去宣布恢复魏尚的职务。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表现在 

                     ;下片表现在                                             。

2. 阅读苏轼《临江仙》,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hú)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释: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作者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

② 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

③ 恨,感到缺憾。营利和试营业,为名利所纷扰。

④ 夜阑,夜深。縠,有皱纹的纱。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1)此词因何事而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2)上片主要写什么内容?

                                                                     

                                                                     

                                                                     

(3)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

                                                                     

                                                                     

                                                                     

(4)这首词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与《定风波》有哪些相似之处?

                                                                     

                                                                     

                                                                     

                                                          

3.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中秋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词的最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的上阕与下阕是否分别写出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参考答案

文本研习:

(一)《定风波》

1.提示: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 "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其“独不觉”,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2.提示: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3.提示: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①入梦前的思念;②设想相逢后的情景;③梦中相见的悲喜;④梦后的感慨。 

2. “十年”之久,“千里”之遥,“生死”之隔,十年来的种种坎坷、不幸 (“尘满面,鬓如霜”的形象暗示),都不能使词人忘掉亡妻。词人进入“幽梦”之乡,正是朝思暮想的结果。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声有泪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思念之深之苦。设想亡妻十年来“年年肠断”,实际表明词人自己念念不忘。 (解题时注意,“不思量,自难忘”是全词之“眼”,统率所有事实,因此要做全面分析) 

(三)《水龙吟》

1.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2.(1)意境的高低:只做到形神兼备还不够,必须做到“有境界”。观章质夫的“原唱”,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2)艺术构思:“原唱”在总体上没有跳出咏物写景的园囿,而“和词”却别有洞天,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这也是“原唱”无法相比的。(3)语言艺术:“原唱”虽然精巧灵动,但也不过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诗词无好句如登山无胜景,终归有些缺憾。而“和词”的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颂的佳句。

(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表现了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孤寂的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下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主观感情物象化;运用的是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等)的手法。 

2. “恨”的内容是封建社会文字冤狱对人才的摧残。同意。本词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这些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本词以鸿写人,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辖,意境深邃,主旨鲜明) 

三、拓展阅读

1.

(1) 借代  夸张 

(2) 通过冯唐的典故来表达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 

(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2. 阅读苏轼《临江仙》,然后回答问题。

(1)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

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2)词人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真切传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词人虽连连敲门,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归来,酣睡已久,鼾声如雷,于叩门声全然不觉。于是,词人索性不再敲门,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转而拄杖临江,细听涛声。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

(3)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长恨”二句,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有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4)内容上:两首词均以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前者以自然风雨写人生风雨,“回首”三句蕴含深刻;后者则以江面风平浪静象征内心的超然静,结尾两句实乃渴望灵魂解脱的象喻;都是以曲笔抒胸臆。

情感上:两首词均作于词人被贬黄洲后,均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气度和潇洒的人格。不同的是前者充溢着无所畏惧、勇敢前行的意志;而后者则交织着些许悲凉与伤感。

3.

(1)表达了对不能团聚的亲人的慰藉之情。 

(2)上阕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寄寓着作者出世、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也潜藏着作者对封建秩序的些微怀疑情绪,貌似出世的内容,实是人世思想的反映,因而不能孤立地认为上阕反映的是出世的思想,下阕反映的是人世的思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