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12编辑:互联网

 

一、课题

《拣麦穗》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2. 理解文章的情感,找准全文的情感基调。

3. 学习对比的手法,并理解作者的深情。

四、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含蓄感情。

2. 学习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难点

1. 理解文章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含蓄感情。

六、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

七、教学课型

讲读课

八、教具

小黑板、幻灯机

九、教学过程

(一) 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水稻)当麦子、水稻成熟时,我们都试过收割麦子、水稻。那大家有什么感受?(同学述说感受)对,那是一件又爱又恨,又苦又乐的事情!那同学们知道拣麦穗的滋味又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拣麦穗》,体会一下其中的滋味!

(二) 教授新课

第一步: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

1、作者简介

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第二步:默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并给文章划分段落,掌握文章的大体脉络。

1、 朗读体会

方法:默读。

要求:①找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②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生字难词掌握练习

(1) 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 破窖    yáo        蔸    dōu       积攒  zn          单薄    bó

B 歪趔    liè         茸毛   róng     害臊  sào          蹒跚    pán shān

C 麦穗    suì         田埂   gěn      蚂蚱  mà  zha     薄片    bāo

D 戏谑    nüè        薄荷    bò      疙瘩   ge da        山坳    ào

(2) 选出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  死乞白赖:纠缠不休。

B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C  大言不惭:说话不害羞。

D  歪歪趔趔: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3、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掌握文章的脉络

(1) 文中究竟讲了哪些人拣麦穗?根据这一线索,文章大体上可以分成几部分?

--明确:

姑娘们怀着美好的梦想拣麦穗(1-9)

                          我怀着美好的梦想拣麦穗以及与老汉之间的交往(10-34)   

“我”拣麦穗

             明白了老汉对自己没有私心的爱和我对他的依恋(30-45)

第三步: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

     出示思考练习,请同学们根据练习朗读第一部分。然后交流学习,明确答案。

1、 姑娘们为什么要拣麦穗呢?是家里缺乏粮食吗?

--明确:换取嫁妆,寻觅幸福。

2、 为了拣麦穗,她们从“月残星疏的清晨”拣到“月亮又回到天边”才拣了一篮子,而且还要年年捡,这样的生活在姑娘心中是怎样的呢?从哪里看出?

--明确:生活虽然艰辛,但在姑娘们的眼中却是美好的。看在她们眼中,一切是多么的诗情画意:“等到田野上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

这是因为她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梦想。麦穗是她们未来美好婚姻生活的希望。尽管每年都重复同样的动作:拣呀拣,缝呀缝,但这都是为了心中那芬纯真的爱,所以她们十分乐意、高兴。

 

3.结果怎样,她们的美梦实现了吗?她们的表现又是怎样?

--梦,没有实现。但她们还是认命了,“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对生活失去了梦想,失去了追求,变得麻木。

第二部分

姑娘拣麦穗时产生的美梦破碎了,那“我”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练习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部分,并完成下图。

  

姑娘们       备         嫁个            梦       依顺              

拣麦穗      嫁妆       好男人           破       麻木                  

 梦                                                                      

“我”   (最初原因 )   ( 行动 )                          

     拣麦穗                                 (结果)     (表现)                     

             (后来原因)    ( 行动 )

1、姑娘们为了嫁妆所以拣麦穗,那作者“我”又为什么要拣麦穗呢?也是为了嫁妆吗?

--明确:不,但时的“我”还小,根本不懂事。从拣麦穗的动作细节描写看,“我”只是个天真活泼,贪玩,好奇的小女孩。拣麦穗不过是模仿姐姐们的表现而已。

后来,“我”被二姨戏谑地追问拣麦穗的原因,当时“我”决定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为的就是每天能吃上灶糖。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理解了老人对我的爱是那么纯朴,真挚而又无所求,这是多么博大的爱。正因为这种爱的沐浴,我也同样爱着这位老人。依恋他,关心他,担心他,希望能与老汉继续交往,永远不变。

2、“我”那美好的梦最终用没有实现?

--明确:老汉老去了,我的梦也破灭了。

3、 联系全文,思考:“我”与其他拣麦穗的姑娘们又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作者写姑娘们拣麦穗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相同的是--她们的梦都破灭了。

            不同的是--姑娘们的梦破灭之后,她们对生活失去了梦想、失去了追求。他们开始变得愚昧、麻木。我呢?老汉虽然老去了,但是,我依然怀念他,依然渴望、追求那份真挚的爱。因此,写姑娘们拣麦穗实际是为了烘托、反衬我与老汉之间那真挚的感情。

文章描述了两种梦想,但是两种梦想最终都是破灭的。姑娘们依顺、麻木的走进世俗、不幸的婚姻,“我”自己也不自觉地就放弃人生美好事物。因此,文章虽然也有欢快的叙述,但基调是忧伤的、惆怅的。

4、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的思考练习。

十、板书设计

拣麦穗

                                        张洁

  

姑娘们       备         嫁个            梦       依顺              

拣麦穗      嫁妆       好男人           破       麻木      对比    人        

 梦                                                                      性

“我”      灶糖      嫁给老汉                     怀念      烘托    的

     拣麦穗                                  梦破      追寻              美

                真情      关心、依恋                                     

十一、教学后记

《拣麦穗》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散文,而且文章内容不深。因此,在教学上,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同学整体把握课文。在讲授第一部分后,利用填空题的形式引导同学自学第二部分。可以说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由于文章故事性强,上课形式自由,所以学生的兴趣较浓,整节课的气氛都较为活跃,效果不错。但也有不足的地方,譬如问题设计得不太好,有些较浅易,有些深奥。经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到“备学生”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拣麦穗》教案第二课时

一、课题

《拣麦穗》

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2、把握细节,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内涵。

3、体会作者怀念和追求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谊。。 

四、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的含蓄感情。

五、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六、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启发

七、教学课型

讲读课

八、教具

小黑板、幻灯机

九、教学过程

(一) 回忆上节课时的内容。

     

(二) 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1、 男女生分角色表演朗读“我”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

2、 思考分析人物的形象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我”和卖灶糖老汉的有关句子,思考、讨论、分析人物的形象。

动作描写

我     语言描写      -->     天真无邪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老汉    外貌描写      -->   慈祥、善良、勤劳、乐观、无私的爱

行动描写

(三) 细节分析

   1、 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的细节描写段落:

那棵树的顶梢上,还挂着一个小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子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有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

……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思考,文中两次写到“小火柿子”,在这里,“小火柿子”有什么象征意义?它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小红柿子象征着卖灶糖老汉那高尚而又没有私心的爱;象征着“我”的一颗炽热的心,也表达了“我”对老汉执着热切的依恋之情。更深一层来说,“小火柿子”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

所谓“物是而人非”,作者第二次描写 “小火柿子”,目的是为了在气氛的渲染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以柿子的红火反衬“我”得知卖灶糖的老汉去世后的悲伤心境,表达“我”的失落与惆怅;运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另外,在“小火柿子”上,作者寄托了她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对人与人之间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的向往与追求。

2、“老汉老去了”,作者为什么常常想找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呢?“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烟荷包”是全文中的一个重要细节。它既是“我”学着其他农村姑娘的样子编织梦想的开始,是我纯真幼稚的梦想的寄托,又是梦想破灭时,“我”心中仍然不灭的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孜孜以求的信念的寄托。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烟荷包”虽然找不到了,但是,对比那些忘记了梦想,不再梦想的农村姑娘,“我”还有“梦”:真的“烟荷包”不知丢到哪里去了,然而,“我常常想念他”,可见,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纯朴的感情,“我”还有留念,不曾忘怀。而这种纯朴的情感,不正是当初“我”缝制“烟荷包”时寄托在其中的感情内核吗?因此,在全文中,“烟荷包”不仅是照应全文,是“我”的情感寄托的前后呼应,它还是“我”梦想犹存,追求仍在的一个象征,是“我”与其他农村姑娘相比,没有成为一个悲叹的重要区别。在文章的最后,“烟荷包”中所寄寓的情感内涵已远远超出了一个农村小姑娘的幼稚幻想,它既代表了作者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也代表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还代表了作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四)、写法探讨

铺垫 :写姑娘们拣麦穗为下文“我”的故事作铺垫

1、表现手法   象征 :小火柿子

烘托   环境烘托 :以优美的景物描写烘托姑娘们拣麦穗时的幸福

                     乐景写哀情:以小火柿子的漂亮、喜洋洋反衬我的悲伤

2、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文章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3、融情于事

文章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各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准确、具体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笔

[题目] 以“人物与相处”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提示] 首先要弄清楚人性是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再要弄清楚你对人的相处要提倡什么,然后你检索你的人生故事,你周围人的人生故事,这样你就知道该写什么了。还要注意,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写法。

十、板书设计

拣麦穗

                                         张洁   

动作描写

我     语言描写      -->     天真无邪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老汉    外貌描写      -->   慈祥、善良、勤劳、乐观、无私的爱

行动描写

幻灯片板书:

铺垫 :写姑娘们拣麦穗为下文“我”的故事作铺垫

1、表现手法    象征 :小火柿子

烘托   环境烘托 :以优美的景物描写烘托姑娘们拣麦穗时的幸福

                      乐景写哀情:以小火柿子的漂亮、喜洋洋反衬我的悲伤

2、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3、融情于事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十一、教学后记

本节课气氛很好,虽然内容主要是讲解细节性,枝节性的问题。但开头分析人物时,利用了男女同学配搭,轮流表演人物对话的形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被激活了,即使讲写作技巧、手法等枯燥内容,学生的反应仍旧很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