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渲染“空城”的
青青荠麦
景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空城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声 ―― 清角吹寒
这些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词人“黍离之悲”的?
①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萧条冷落,昔盛今衰
②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③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凄清冷落④红药――直抒胸臆-→“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
名句欣赏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