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3-9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的: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鉴赏表达技巧,体会美的意境。

          3、在涵咏品味中,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以及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

教学难点:1、鉴赏表达技巧,体会文本美的意境、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具器材:课件

教    时: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体验

一、新课导入 以一首小诗《乡愁》(余光中)导入新课: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名家配乐朗诵 学生用心聆听,感悟。

引入新课 大家是否被感动了,心潮是否涌动了?那么是被什么感染了呢? 大家点头示意,齐声回答“思乡”。

小评 这样一首小诗高度浓缩了思乡情愫,乡思是自古咏唱不衰的感情。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游子的思乡之作--散文《听听那冷雨(节选)》。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用幻灯片放映作者简介 学生自由阅读了解。

教师解说 余光中先生曾说,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任何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

“中国,最美最母亲的过度” 课堂预设:这些演讲话语会给学生心灵以冲击,可以让学生说说心中的感悟。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感受。

三、研习文本【活动体验】 过渡语:

“任何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那么是哪儿的雨夺走了作者的汉魂唐魄呢?

问题一:

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找出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哪些时代的雨?给你什么样的感悟?作者喜欢的是什么地方的雨?为什么? 提示学生阅读相关段落1、4、5、6、8,示意学生快速找出,回答。 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可以快速发言。

学生合作解答

美国                           太初有字

          ↓                               ↓

台湾                           亡宋之痛

          ↓                               ↓

         大陆                           公寓时代

                         交错

横的地域感     ----       纵的历史感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作者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纵的历史感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的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述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 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有一部分学生能总结出大意。

学生解答 作者喜爱的是大陆瓦上的雨。

作者思想里总是流淌着古中国的记忆和情调,并以这种记忆和情韵去观察,去思想。 教师用文本中的语句作提示 简单

少数学生可总结出,但语言表达可能会用词不准确,词语显得贫乏。

继续研习文本 过渡语:

好,我们一起走进那冷雨,去体验一下那瑰丽的境界。

问题二: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雨”的句子,仔细涵咏品读,感悟感悟,看作者是从那些角度写雨的? 提示学生现阅读1--4段独立完成,发言的学生读出句子,说出角度。 阅读相关段落,回答的学生相互补充,共同合作完成。

               

   

 

           淋淋漓漓            清清爽爽新新    

冷雨    淅淅沥沥            有一点薄荷的    舔舔

潮湿    点点滴滴            香味,淡淡的    吧那

           滂滂沱沱            土腥味          冷雨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第9节        第10节

凄凉凄清    清脆可听   黑键啊      羯鼓        雨是一

凄楚凄迷    如瀑布     灰键“拂、  电琵琶      种音乐。

            比碎玉     弄、奏”                单调而耐听。

学生进行涵咏品味,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蕴含的美感。尝试美读,品味独具魅力的语言。

分层完成阅读5到10段。这些问题对学生而言较简单。合作完成,以防漏点。

教师小结 作者从这些角度描写了“雨”,最主要的是写:听雨,听雨的感受,像这样感觉交通、一语兼摄,既写实境,又描声态,给我们的感官以丰富而鲜明的印象。

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这美的境界,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6、7段。 提示:

大家用心倾听这“雨”,走进作者给我们画出的瑰丽境界。

学生聆听、感悟。走进意境。

继续研习文本 过渡语:

嗅过,看过,听过那冷雨,作者仅仅是为了写雨而写雨的吗? 学生齐答,“不是”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这样的表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教师学生一起回顾以前了解的知识点。

问题三:

那么作者想在“那冷雨”中寄寓什么样的感情呢?请大家找出体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体味体味看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快速通读全文,找出句子,感悟,学生之间可自由交流。

                   第2节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必然长在。”

                    

                    

                    第4节 “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中国。”

诗歌中反复吟唱

的乡思、乡愁

                    第5节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

浓浓的乡思

淡淡的乡愁

                    第6节 “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第10节 “雨是回忆的音乐、、、、、、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把表感情倾向的句子找出来。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这些语句,每句配一幅精美的图片(超级链接)

学生激动不已,齐答感情的含义。

继续研习 过渡语:

作者把浓浓的乡思、淡淡的乡愁寄寓在了“雨”这一意象上。

问题四:

那么,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选用“雨”这一意象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呢?又为什么是“冷雨”呢? 提示:

可以结合雨的特点作答。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把自己的思考与同学的思考交流,然后发表看法。

教师提示分析后,一部分学生可总结出。 “雨”的特点:缠绵悠长。

冷的含义:

1、 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

2、 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

板书小结

                        情 之 凄 冷

                               

                                 

            

                            乡思、乡愁

课堂总结 《听听那冷雨(节选)》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 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学生自己总结,训练他们总结文本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