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5、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
重点难点:
1、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比较清廉的官僚世家,父亲早亡,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后来家境衰落,有时靠亲友的接济为生。公元132年,张衡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探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张衡影响世界的发现是发明创造了浑天仪。他还创造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相风铜鸟。 2、本文的体裁: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地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3、思考:地动仪的构造是怎样的? 明确:它是用精铜铸成的,圆径有8尺,外形好象一个大酒樽,其顶部有凸起的盖子。在樽的表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在樽的里边“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4、分析文章结构:明确: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见解张衡经历,引出侯风地动仪。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介绍侯风地动仪的外观、构造、使用效果、制造原理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照应开头,总括全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重点分析生字。
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
四、学习感悟,精读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习汇报读懂的内容。
2、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
(1)默读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问题。
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
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
D、陕西地震那天,地动仪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所以张衡知道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
3、图文对照,加深理解。
(1)先看图,想想图上所画的内容。
(2)再读课文第8、9自然段,看看与图上内容是否相符。
(3)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4、激情朗读。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老师引导,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你想不想介绍给别人呢?
三、讲解地动仪。
1、自由写、说(围绕课文8、9自然段)
2、上台讲解。
3、评比、指导,(注意条理性、语言通顺,内容充实)
四、延伸小结。
张衡通过多年的摸索,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17 张衡和他的地震仪
伟大的科学家 精通天文历法
地动仪:测定地震、精巧、灵敏、准确、造型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