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背影》是中学语文试验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19-22页),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求引导学生感悟亲情,体验真情,学会感恩。
本课设计注重在学生朗读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文本为载体,通过双边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沉浸文本,使学生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亲情,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听读、散读、默读等各种朗读方式与文本对话;对关键词句品读,从中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3、通过学习,深入体会父子深情,懂得父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读中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梳理好字词)、字/词典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背对学生,询问:看看老师清瘦的背影,你能当即写下感人肺腑的文章吗?可朱自清笔下的“背影”,不仅能,而且还把这个“背影”深深烙进了无数读者的心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朗读,通过最美的语言来感受这“背影”的神奇魅力。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背影引起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真挚、动情的语言,激起学生已有的情感认知,为本文的学习垫定丰富的情感基础。
2、读品结合
默读、扫清障碍(出示小黑板)
交卸、狼藉、簌簌、赋闲、勾留、颇、踌躇、迂、蹒跚、拭、颓唐、琐屑、惦记、祸不单行、触目伤怀、不能自已等
范读、听出感动
(要求思考: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哪儿?)
方法指导:从内容上去理解,从情感上去感受,从朗读方法上去学习。
朗读、清楚明晰
(要求思考:买桔子的“背影”为什么这样感人?)
方法指导:基调-深沉忧伤 ;语速-沉重缓慢
散读、声入心通
(要求:反复朗读四次背影,四次落泪的情形,较深入、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
方法指导: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如:停顿、重音、句调。
品读、读出感动
(要求:体会准确的动词,细腻的细节描写;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感悟父爱;
思考作者为何落泪?)
重点品读段落“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体会:蹒跚的脚步,艰难的攀爬,动情的眼泪;品味这感人至深的父爱
方法指导:情景再现,要设身处地将文本中的情景 “再现”。
齐读:自然流畅
(要求:深情地朗读作品,自然流畅)
方法指导:结合之前所学,做到:正确、深入理解;深刻、细致感受;丰富、逼真想象
【设计意图】以上各“读”的环节主要是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设计的。语文学习就是语言的学习,朗读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文本的手段,旨在做到“声入心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及对关键词句深入阅读的能力;由浅入深地感悟父爱,从而突出文章的重点。在体会无形父爱的中又通过朗读技巧的提示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了,从而突破文章的难点。
3、体验反思
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自谈感受。)以诗歌创作的形式表现。
自写一首小诗,关于父亲的,读给同学们听
诗歌诵读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体验感悟,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样以朗诵形式突显学生自我,张扬个性,达成教学目标。
4、教学小结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亲浦口送别的情境。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其浓浓的父爱而感动了你、我。让我们在这首小诗中结束今天的学习:“舐犊情深数背影,一声长叹泪沾襟。人间自有真善美,玉壶冰心堪晶莹”!
5、作业布置
把自创的小诗读给父母听!或录在磁带中。
板书:
朱自清
沉重 背 深
蹒跚 沉
艰难努力 影 的
爱
【设计说明】
班级教学最大的缺陷是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而小班化的教学恰能弥补这一劣势。本课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流、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课教学重朗读实践,意在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沉浸文本。所以,特别注重师生间的互动(除了方法指导外,还重视课堂评价)。同时,由于是小班化的教学,它能更好地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服务。(本班学生二十余人,朗读水平一般)因为小班化教育重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它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切合学生心灵。所以本课教学中,我试图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在鼓励性的评价中使他们能充分沐浴“阳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其个性发展)。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能成为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背影》中所呈献的父子深情恰恰是学生的“精神需要”,它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律动,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能引起学生内在情感的体验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