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8-13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 了解刘邦其人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2、 掌握课文中的文言知识。

3、 培养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中的文言知识。

2、 比较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物。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人物列传的能力。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完成学案。

【教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在《鸿门宴》中,我们对刘邦这一人物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高祖本纪》,来进一步了解刘邦其人。

二、检查预习

1、 朗读课文

2、 讲解学案

三、研习课文1-4节

(一)、重点的字、词。

1陂 2隆准而龙颜 3大度 4家人生产作业 5狎侮 6贳酒 7酒雠数倍 8岁竟 9折券弃责 10繇 11单父 12素易诸吏 13乃绐为谒 14无所诎 15酒阑 16后 17臣有息女 18公始常欲奇此女 19卒与刘季

(二)、课文首先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等,体现了《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作品特点。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主要情节。“见蛟龙于其上”,极言刘邦出生不凡。刘邦当初,其为人,仁而爱人,有大度;但又好酒、赊酒,有诈称“贺万钱”的无赖举动。说明他原本是一个不从事生产的普通人,而且性格中有不少毛病。观看秦始皇时情不自禁地发出“大丈夫,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的慨叹,表明他的志向不小,也可以说是“布衣登基”的起点宣言。

四、问题探讨

1、这一部分写了刘邦的那些事情?

2、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指明学生朗读5-14节

二、重点的字词

1郦食其 2乃求见说沛公 3摄衣谢之 4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5啖以利 6掠卤 7秦军解 8系颈以组 9属吏 10止宫休舍 11诽谤者族 12偶语者弃市 13案堵如故 14定约束 15今则来 16内 17距之 18然其计 19欲以求封 20旦日合战 21因以文谕项羽 22见谢项羽 23得解归 24非有功伐 2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26实不用其命 27兵罢戏下 28诸侯各就国 29东乡 30期会 31复入壁 32堑 33自当之 34淮阴候先合 35纵 36复乘之

三、研习5-7节

奉怀王之命,刘邦领兵西进,一路广揽人才,虚心听取意见,队伍不断扩大,打了不少胜仗;并率先入关,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除秦苛法,安抚民心,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这一部分主要写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情节。“郦生见沛公”,从刘邦“踞床”,“郦生不拜,长揖”,到“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座”。这时郦食其才说出袭击陈留之计,从而获秦军储备粮。说明刘邦能虚心听取意见,当众认错。“与秦军大战蓝田”,战前,用张良计,游说秦将,“啖以利”,偷袭武关。蓝田南交战中,设疑兵旗帜,更重要的是“诸所过毋得掠卤”,因而秦人欢喜,所以“秦军解”。最后,在蓝田北交战中,又“大破之”,乘胜追击,大败秦军。说明刘邦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入关后,“约法三章”则表明刘邦想以此赢得关中老百姓的拥护。

四、研习8-14节

写楚汉相争。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决策东进争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

这一部分,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项羽入关时率军四十万,刘邦兵十万,双方兵力悬殊很大;刘邦自知不敌,到鸿门谢罪得以解脱。项羽入宫后,屠民烧宫,假尊义帝;与刘邦先前入关的安抚吏民,宽容秦王形成鲜明对比。

推翻秦朝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负约”,“更立”刘邦为汉王。可见项羽的强势与霸气,刘邦的弱小与屈从。诸侯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后,刘邦烧绝栈道,以示无意东归;暗中却听从韩信的劝说,“决策东乡,争权天下”。“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在相持中发生了变化,由于刘邦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防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欲引”,又用“留侯、陈平计”,其决策和行动的变化说明刘邦的实力与先前已大不一样。“决胜垓下”充分说明楚汉相持三年后,形势大变,汉军扭转败局,已经强大起来。垓下之战,韩信受命以三十万大军围困项羽十万之众,第一次以众击寡。韩信仍然运用谋略,尽量用极小的代价取得胜利。他以孔将军、费将军为两翼,亲自居中正面诱敌,佯败,拉长楚军战线,然后两翼合拢,分割包围,打败楚军,把项羽逼上死路。到了夜里,汉军又唱起楚歌迷惑楚军,这就彻底瓦解了项羽斗志,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

五、问题探讨

1、 刘邦为什么在鸿门宴中能够逃脱?

2、 楚军为什么会败给汉军?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指明学生朗读15-20节。

二、重点字词。

1空言虚语,非所守也 2臣等以死守之 3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4有功者害之 5给馈饷 6无赖 7复其民 8世世无有所与 9道旧故 10比沛

三、研习15-17节。

汉五年正月,诸侯及将相共尊刘邦为皇帝,二月甲午,刘邦在汉水之阳称帝。刘邦即位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它不仅会用人,而且能驾驭人。

四、问题探讨:

成功经验之谈说明什么问题?

五、研习18-20节。

这一部分写了未央宫举杯噱父、高祖还乡和高祖之死等情节。

六、问题探讨:

刘邦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说明了刘邦人格中的那一面?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一、分析刘邦这个人物的形象:

1、 有远见卓识。

2、 智谋超人。

3、 善于使用和驾驭人。

二、文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1、 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

2、 用讽刺的手法臧否历史人物。

3、 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

4、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精彩赏析。

高祖尝繇咸阳,纵观,观秦始皇,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赏析:这是刘邦早年抒发壮志的一段轶事。

当时,服徭役的刘邦,有幸在咸阳街头目睹了秦始皇的龙颜。秦始皇豪华的车马、威严的仪仗、傲然自得的神态,在刘邦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他触景生情,“喟然太息”,表露了对自己眼前地位和生活景况得深深不满。“嗟乎”的赞赏,显露了他内心按捺不住的对秦始皇的仰慕之情。“大丈夫当如此也”,则以赞叹的口气,委婉地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平民,时刻想占有权力的欲望。他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显赫富贵,出人头地。刘邦的话说得很含蓄,耐人品味,既表现了他对秦始皇威仪的倾慕之情,又巧妙的抒发了他自命不凡、想有所作为、渴望占有最高权力、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同时也显露出他阴险多欲的性格特点。

四、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

五、总结课文。

六、布置预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