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2-26编辑:互联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3,情感目标   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二,教学重点  

  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四,教学方法  

   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  

五,教学用具(无)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要求  

   

学习要点   

  《楚辞.湘夫人》同《诗经?蒹葭》一样,都是表现在水一方的意境。所不同的是:《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现着现实精神;《楚辞》产生于长江流域,多是屈原个人创作,散发着浪漫气息。  

  《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诗薮》)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起,向读者展示一个神秘美丽的世界。   

作家生平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名平,原是他的字。出身于楚国的同姓贵族。屈原在楚怀王时曾担任左徒的官职,地位是相当高的。《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博闻强志,勇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课文分析   

 一、课文朗读(略)   

 二、背景简介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认为: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 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   

三、内容述评   

 注释(略)   

 述评   

1、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读《湘夫人》首四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这就像《诗经》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爱而不见,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二段十四句,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颇似《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的情景。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六句,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  

2、佳句赏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