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4-14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读会写“愠、罔、殆、矣、诲、焉”等字词。

2.理解、积累“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正确理解《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2.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德育目标

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的内容,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六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六则内容,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评点、质疑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作业讲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要点]

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研读内容,分类整理。总结学法。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导语: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精神世界。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教诲,分享他为我们留下的文化大餐。(1分钟)

2、简介孔子和《论语》(1分钟)

投影显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孔子学说对后人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正确理解语句含义,能把原文译成现代汉语。

三、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12分钟)

1.同学们朗读课文,认真看注释,划出不懂的地方,向同学或老师请教。(预习)

2、抽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正确句子结构,读出语气、语调。(3分钟)

[教师提示]

(1)正音   (2分钟)

①论语(lún)     ②说(yuè):意思是愉快。 现在写作“悦”。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第二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分钟)

3.分组研读课文,用现代汉语讲述原文的意思。(5分钟)

四、教师组织讨论字词释义、文中成语归类:(详见练习和多媒体课件)(7分钟)

1、质疑问难(2分钟)

2、抽查学生翻译难句:(5分钟)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何以谓之“文”也?

明确:

(1)有同一师门的师兄弟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当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4)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正。

(5)凭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

3、 成语归类(2分钟)

指导学生运用“___与___有关”的句式造句。例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

______                             __与学习方法有关

______                             __与学习态度有关

______                             __ 与个人修养有关。

五、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5分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