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4-8编辑:互联网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

“美”是一个大家都热爱的话题,学生可谈的内容应该很多。我就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化的理解文本,在师生的互动中,做到对学生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学目的侧重于生活化,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努力体现语文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思想的交流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培根的审美观,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感悟美而有哲理性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圈点勾画法,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2、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交流对这些观点的看法

3、模仿文中名言,创作美的格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二)教学重难点

1、 对培根审美思想的感悟和理解

2、 能正确认识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以“美”为主题的一组画面,配上优美的音乐,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感受。上课后关上。

一、 导入

刚才大家看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时,显得挺高兴的。美的事物能让我们产生愉悦的感情。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探寻美、欣赏美,也在不断地创造美。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念似乎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前不久报纸上有一则消息(课件1:展示消息)《美眉手持剧照要做“长今脸”》专家告诫切忌盲目跟风。看到这些消息,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试想,如果满大街都是大长今、或某某明星。那真是滑稽!惊讶之余,我在想,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美”了。今天我们就随着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起来《论美》。(展示课题)

二、 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选自《论人生》,是一篇杂感。杂感不受论述形式的束缚,比较自由。培根的论说常常是断想式的,显得比较跳跃。

(一)我们先来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章中围绕“美”,作了哪些论述?看看在这些论述中,作者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1、指名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跟着阅读全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的同时,用笔勾画出全文的关键句子

老师提示:在议论文中,哪些是关键句呢?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能给我们以启迪的,或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关键句。

(二)学生交流勾画的情况

大家对培根的观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把这些关键句子整理了一下(课件2“显示关键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朗读。

三、 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作者的论述观点 

(一)老师引导:大家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如果请你从这些句子中,选取你觉得最精彩的一句做一张“美的格言卡”,你准备选哪句?为什么?如果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我们这里没有摘录出来,你还可以到课文中去寻找。(课件3:美的格言卡)

学生活动: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讨论同时作好记录,确定发言人;发言要求清楚明确,表明小组或个人的意见,如“我们小组共同认为”或“我个人认为”等

              2、学生发言,陈述自己的理由

(二)老师引导:通过对关键句的寻找和品析,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初步领略到了培根的观点,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把这些句子再来齐读一遍。

(三)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 

1、 这么多关键句里面提到了很多的美:颜色之美、形体之美、优雅行为自美等等,其中画家都无法表现的最高的美、奇妙的美是指什么?

(明确:德行美、内在美)

2、 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述德行之美?

           明确: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3、 你怎么理解美德最美?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以“大长今”为例点拨:电视剧里,大长今和崔尚宫从外表看都挺美,为什么人们不去做尚宫脸?(明确:长今不光有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身上体现出的品质--坚强、勇敢、执着、善良,让人们喜爱、敬佩。所以说,女人不是因美丽而可爱,而是因可爱而美丽。我想,小孩、男人、老人,同样如此。)

4、 在作者眼里,什么样的美才是最理想的美?

(明确:“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四)小结本文论述思路

                两种人为例,论述“内在美”的重要

                

美德最美    形体美、颜色美与行为美比较             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

结合起来    

某些老人与年轻人对比,强调美德最美     

四、 质疑问难

培根的文章写于16、17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末年。他的文章极富个人色彩。如果你对课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不理解,可以提出来研究。甚至说,你对有些观点不认同,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总之,什么问题都可以提,言论自由嘛。现在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把你的问题抛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五、 拓展延伸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什么生活中的美有的人能敏锐的感悟,而有人却熟视无睹呢?(明确:关键在于有没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确实如此啊,试想,一个想要自杀的人能否感受到生命的美?一个邪恶的人能否体会善良的美?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短片,现在请大家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捕捉,然后把你对美的感悟告诉大家(课件显示一组美丽的画面,配上优美音乐)

       学生活动:1、写一句关于美的格言,一首关于美的小诗,或者写一段关于美的随笔。

                 2、即兴发言,交流对美的感悟

   例如:1、春天,小草破土而出,那是一种生命萌动的美;冬季,白雪覆盖大地,那是一种素净纯朴的美。

         2、美源自自然,美源自生活,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你一定会找到美。

         3、山川河流之美,夕阳西下之美,生命勃发之美,花开花谢之美,和睦家庭之美,都能让人感到美的存在

         4、妈妈的唠叨是美,爸爸的叮嘱是美,老师的安慰是美,同学的提醒是美

5、如花美玉也抵不过似水流年,但落花的刹那,也是叹息的微笑。

6、狂风暴雨、峭岩悬瀑是雄壮之美,春风微雨、小桥流水是秀丽之美。崇高固可贵,秀美也不可少。刚柔相济,是人生应有的节奏。

六、 总结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对美的思考和研究也从未停止。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美,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美。希望我们都能善于发现美,成为能够鉴别美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