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朗读,能把握好节奏和重音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选择角度评论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余光中生平资料。
2.朗读诗歌《乡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故乡的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学生欣赏)刚才在欣赏的时候,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唱得也很投入,能告诉老师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吗?(生答)那么这种思乡之情被寄托在哪种事物上呢?(生答)那为什么偏偏选择“故乡的云”这个事物,而没有选择其他事物呢?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乡愁》。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诗人。同学们一起将作者生平朗读一下。(生齐读)我们都知道香港和澳门分别于97、99年回归祖国,现在还有一个地区没有回归,那就是?(生答)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将是一番怎样的况味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诗歌诵读。
二、诵读欣赏
(一)欣赏诗歌诵读
欣赏要求: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把握诗歌的语速、节奏和重音。
(二)朗读诗歌
1.让学生在欣赏后回答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语速。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节奏和重读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并以第一小节为例,划分节奏并标出重读音。
学生回答并解释理由,整合信息。
节奏: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
重音:能突出对象的特点,能体现中心、突出主题,是段中的关键、句意的重点或情感强烈的地方。
3.让学生再读诗歌,请学生范读,并作评价。
4.让学生齐读诗歌。
三、我当评论家
我们学习诗歌,不光要会读,更要会评。请同学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主题、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用词、修辞手法和想像联想等方面任选其一来评论。
参考:
1.诗歌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感染力强。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这四个意象运用得典型而贴切,联想丰富而合理。如“邮票”让人联想到寄信、写信,联想到母亲在家对儿子的惦念,母亲捧读儿子来信的情景,总之联想到母子天各一方彼此的思念。
2.诗句简练,用语明白但意味深长。如“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中“浅浅”一词的运用:“浅浅”意味着台湾与大陆山水相连,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浅浅”意味着隔着的海峡再深也隔不断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浅浅”意味着造成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之间联系不上的不是这海峡,而是其他的原因;“浅浅的海峡”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深深思念。
3.形式整齐,节奏感强,结构精巧。四个诗节句式完全一致,形成了诗歌的形式美和节奏美。而从内在情感的角度看,四个诗节之间又有着时间的推进和情感的加深的变化,即四个意象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概括了一代华夏儿女的经历,并使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相联系,思想爱国之情逐步升华,颇具牵动读者心弦的艺术魅力;写过去的三种乡愁衬托了“现在”的乡愁,使“现在”的乡愁(思乡爱国之情)更为突出。)
四、超级链接
同学们觉得余光中先生这首乡愁诗写得怎么样?很多同学还是意犹未尽。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这种需求,下面我们进入“超级链接”环节,一起来欣赏由余光中作词,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一边欣赏《乡愁四韵》,一边思考歌词中将乡愁化作哪些具体可感的意象?
1.欣赏
2.回答(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并简析理由。
(参考答案:意象必须与所诠释的主观情感存在相似性,并能引发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五、才思大比拼
这些意象用得很形象很贴切,一定也点燃了同学们创作的灵感。我想同学们肯定还有其他形象而又贴切的意象来诠释乡愁。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意象,完成句子“乡愁是 ”并简述用这个意象的理由;
2.分男生和女生两组,以举手方式进行;
3.意象合理,句子表述准确,理由恰当者可加100分;
4.每个人均可当裁判,只要反驳有理,对方便不能加分。
六、教师寄语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七、作业布置
把《乡愁》改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抒情散文。
附:
《乡愁四韵》歌词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