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这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着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想。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诗歌文体介绍: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 课后的读一读,辨字音形,解词语:
凝成 (níng):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凝,凝结或注意力集中,本词中作前者解。
诱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另一义为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
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瞬,眼珠儿一动。例:瞬息万变,转瞬即逝等。
隐秘(mì):隐蔽,不外露。另一义做名词解,秘密的事,例:刺探隐秘。
喧腾(xuān):形容声音杂乱,象开了锅似的。喧,声音大。 、
痴想(chī):发呆地想。痴,极度迷恋某物。
二、 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 播放录音
2、 组织讨论,讲讲诗歌的大致含义,并试着给诗歌列举小标题
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第二节写我追寻心中的海。
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读者的对话。
第一节写我的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第一节写我和妈妈的对话,第二节写我和读者对话。
第一节定现实中的山和海,第二节写的是象征意义的山和海。
……
3、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三、 探讨与研究
1、诗歌中的“山”与“海”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2、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人,所以说“隐秘”。)
3、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我”爬上了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4、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原以为一座山 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幻想,所谓的“零分”就是说幻想破灭了。)
5、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6、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努力而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7、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8、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
参考答案: (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四、品读感悟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a. 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你又从中得到了什么?
(言之有理则可)
b. 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言之有理则可)
五、拓展延伸生:
1、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A、谈谈理想,说说如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B、说说在实现理想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有那些准备?
C、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
教师小结:
诗人以自己人生的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的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越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我们认为: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并熟记掌握。
2,完成“导学”部分练习。
板书 比喻
在山的那边 海---------------理想境界
王家新 山---------------重重艰难险阻
爬山-------------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