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语文试卷权威评析出炉:试卷稳中出新(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6-1-15编辑:互联网

    四川在线消息(本网记者 陈松)记者刚刚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在今(7)日高考语文考试结束短短数个小时之内,我省高考语文卷权威简评就已经出炉。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四川省成都 华西中学、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胡齐鸣一篇题为《稳中出新 扎实推进》的文章简明扼要的指出了我省今年语文试卷的特点。以下就是全文: 

稳中出新  扎实推进 

--简评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四川卷语文试题 

胡齐鸣 

在几十万高考学子的热切期待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下,2007年普通高考四川卷语文试题终于呈现在了我们面前。通观全套试题,它坚持正确导向,立足能力考查,既很好地贯彻了考试大纲的精神,广泛吸收了全国及各省市高考命题的经验,又在试题取材,题型设置,考点安排,题干表述等方面精心打磨;同时,合理安排试卷结构,注重对考生素质的综合测查,保证了试题的政治性、科学性、技术性、公平性、指向性,实现了稳中出新,稳中有进。既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是一套有较高信度与效度和符合我省实际的区分度与难度的试题。 

整套试题鲜明地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命题保持稳定。与2006年相比,试题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难易适中,无偏题,无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方面的错误,无影响公正、公平的偏差,合符考试大纲要求,没有超越考试大纲的试题。试题的稳定主要表现为: 

1、命题思想的稳定。试题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社会对一般公民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按照考纲规定和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清晰地呈现出了“注重基础,强调实用,发展思维,促进创新”的学科命题思想。 

2、试卷结构稳定。试卷的主客观试题分布、题型、题量、赋分、全卷长度(约6000字)和2006年基本一致。 

3、考点稳定。试卷主要考查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在考纲规定之内,突出了常用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4、能力层级稳定。试题对考生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应该说,以上四个稳定充分考虑了我省广大师生在语文考查方式、难易度、改革跨度等方面的承受力与适应力。 

二、试题取材广泛。不难看出,命题者对本套试卷的题材选择是费了一番思量的。这些题材或者紧扣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如第二大题的材料就紧扣社会关注的环保与煤矿安全问题,第六大题则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答题对学生进行了无声的教化;或者提取课文素材,注意显隐结合,如名句默写和文言文考查,其材料不是直接来自教材,就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者选择课外材料,力求文质皆美,使所选素材内容,都具有情美兼具,科学人文有机融合的特点;或者适当涉及乡土,体现地方特色,如第1题的语音,侧重于四川人说普通话容易读错的字词的考查,而第3题和第4题的选项中,涉及四川的材料各占一半。 

三、题型设置稳中出新。具体表现为: 

1、突出理解型的名句默写,强调网络化的名句记忆。如第13题,考查由单一走向了综合,让考生从此文和彼文的联系中来把握对名篇、名句的识记和理解,对发展学生联想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大有好处。 

2、语言运用紧贴生活,口语交际引入试题。第18、19、20三题,测试了考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意在引导中学语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也使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在高考语文命题中长期是薄弱环节,甚至是被遗忘角落的局面得以打破。 

3、作文采用标题形式,意在引导全面训练。今年的作文,题目简炼,富有哲理,不容易产生立意、构思、情景、行文色彩之类的定向诱导,考生可由题目起飞,进入广阔的联想空间,正反面均可主意。在长期只考材料作文,尤其是话题作文,不利于提高学生全面写作水平的背景下,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好办法。 

总之,这套试题坚持以思想命题,以能力立意的原则,不机械地模仿已有的高考试题,这必将在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的同时,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