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周公诫子》教案
秦俊凤
河北青县回民中学 邮政编码062651
说教学主导思想及思路 从新目标看语文教学应追求一种人文性与工具性齐抓并举的境界,从而实现培养发展型人才的教育追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做好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的教学思路便是以人文性与工具性为总的指导思想,以抓好基础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为最低目标。
说教材 《周公诫子》为九年级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并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选文不仅可读性强,易于记诵,且寓意深刻,读后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说学生 学生到了九年级,已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说教法 本课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首先是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字,并且注释中的主要内容写在重点字词的边上,以加强理解和记忆;课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疏通字面含义后,让学生试着翻译课文,教师给以补充订正。最后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度拓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和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文章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1-3分钟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作者与作品 1-2分钟
1、作者
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2、《韩诗外传》
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三、初读全文 7-10分钟
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选出应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词。3分钟
生字识记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
2、宰相。如:丞相。
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
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
3、姓。
2、自荐带着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5-7分钟
(设计意图:对古典文学课文的初步感知必须落实在“诵读”上,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换句话说违背了新课标并不是绝对重要,因为他是人制定的,难免有疏漏,但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绝不允许的,那结果绝不逊色于“浑沌之死”。)
四、小组合作探究(5-8分钟)
分配任务:2-3分钟 探究方案:1分组--全班按桌次分四组,每组的同学按同桌和前后桌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大组的探究内容相同,各小组独立探究,每个小组形成简单的文字探究报告。
2分配探究专题
第一组 :翻译课文--选出应引起注意理解的词语,和可以作为文学积累的经典语句,并阐明原因。
第二组 :研究结构 --找出本文观点、论证、正反论据、结论。
第三组 :我们向本文借鉴什么--词语运用、品德修养、说理方法。三个方面。
第四组 研究现实意义--1.周公为什么要诫子?这六种“谦德”,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1、“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2、此做法类似于现代工业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独立,微观上各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内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观上各大组又在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小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工厂,小社会,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语文知识、个人能力多方面地培养。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
五、 报告交流20分钟
每组不超过五分钟,老师及时补充订正。
六、盘点收获。5分钟
学生各抒己得,句式要求,“读……我懂得了……”、或“听……我收获了……”
(设计意图:1、从教师角度是检测课堂,长期坚持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从学生角度是检测听课效果,从而养成边学习边整理的习惯,这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2、规范学生语言,继续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
七、拓展延伸:如何才能具备周公美德?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