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
◆2007考纲要求:
①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③古诗词名句背诵
④把握古代诗歌的文体常识*
◆诗歌鉴赏要点:
(1)鉴 赏 诗 歌 的形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2)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明确诗歌鉴赏中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以便能够迅速地找到试题切入角度。
(3)鉴 赏 诗 歌 的语言--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了解一些评价语言特色的术语。
(4)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根据不同诗歌内容,把握不同情感。
第一节 鉴赏诗歌形象和意境
● 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会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诗歌意象和意境等。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包括诗人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也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自己。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把握诗人对人物形象所倾注的感情,这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要领。要通过分析诗歌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节操及情感,理解诗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特征,感悟诗人的感情基调,从而对诗歌进行欣赏分析,提高审美情趣。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古代诗歌,往往借助客观事物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这些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更重要的是含有诗人情感的事物形象,也就是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而诗人借这些“景”,抒自己之“情”;咏这些“物”,言自己之“志”。这种“景”“物”就是“象”,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是“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以说,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鉴赏诗歌时,捕捉、感受并理解诗歌中意象,才能准确把握诗歌丰富的意旨、复杂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
意境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答: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6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06浙江卷)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答:流水 白云
●意象类别:
1、植物类: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
2、动物类:杜鹃、乌鸦、大雁、青鸟、蟋蟀、蝉 、 猿、燕……
3、乐器类:笛、羌笛、琵琶……
4、自然类:白云、明月、水……
5、场所类:西楼、长亭……
6、人物形象。
例:(1)芳草--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3)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1、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2、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4、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2、 《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世人难解梅格调,真色孤芳绝代姿。 /独领风骚迎瑞雪,暗香只有松竹知。
(5)松柏--象征孤直、顽强。《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6)另外:菊花--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美女的容颜。 牡丹--高贵、富贵。 扬花--飘零、离散。 柳树--分别。
(7)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说。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8)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1、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2、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3、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鸦。
(9)鸿雁、青鸟(鱼) :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所以常用来表达相思。1、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2、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3、李 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10)猿啼--表现凄厉、哀伤。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11)燕子--春天的象征,表欢快、生机。1、杜甫: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2、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3、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5、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2)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1、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2、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13)鹧鸪--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 。含离别,悲情,爱情,相思之意。《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选取了意象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14)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1、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3、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4、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5)浮云--1、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 )
(16)月--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7)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1、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2、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4、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水的联想
1、有的词人写水,正如一滴水珠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芒,他们的作品却反映了一个时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翻开《全宋词》,你可以听见在那个国势日衰变乱日亟的朝代与时代里,江河湖海演奏了多少时代的怨曲与悲歌。已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也没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胜概,那都是前朝的景象与昔日的光荣了。在宋代尤其是南宋的许多词章里,呜咽的是我们至今仍然盈耳却不忍卒听的水声。
2、人生天地之间,有大漂泊与小漂泊,而“漂泊”本来从水,小飘泊和水结下的更是不解之缘。在茫茫的宇宙之中,人本来就如一叶浮萍。李白早就说过“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他将天地比喻为万物当然也包括人在内的临时旅舍,实际上是指生命短暂的人,在无穷无尽的时空中有如一次漂泊,此为“大漂泊”。 而小漂泊呢?今日之人一生尚且迁流升沉不定,何况是命运更难自己握在掌中的古人?去边塞征战,赴都会赶考,官宦迁徙,游贾四方,战争离乱,虽然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但众生仍然不免自觉或被迫四处漂泊,加之古代的交通与通讯原始落后,既无汽车的四轮或火车的千轮飞转,也无现代的超音速飞机一鸟绝云,出门在外靠的是李贺的“蹇驴”,顶多是李白的“五花马”,再不然就是张继的载满夜半钟声的“客船”。
3、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水性柔和,而人世间山长水远的友情和如鱼得水的爱情,也使人在友情爱情与水之间,常常不免一线相牵,更何况舟船是古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津口与渡头,常常成了友人或情人挥手长劳劳相望各依依的场所。同时,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而人生易老,相见难期,因此,许多抒写友情或爱情的宋词,就更是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意象,在这种题材的词作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树之于山,如花之于树。
(18)长亭--是陆上的送别场所。1、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2、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3、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9)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1、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2、许浑:日暮酒醒人已去,满天风雨下西楼。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
(20)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1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2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3辛弃疾: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4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5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 冷萧的清秋。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1:《漫成一首》 (杜甫)(1999) 江月人去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例2:《东坡》(苏轼)(2006)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例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得分点)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得分点)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得分点)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6四川)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设题:“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 要赏析。 (这是一道根据意象去揣摩画面的意境[思想情感]的题。)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例5、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从三、四句中找出有感情的字,并分析这两句中作者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这是一首闺怨诗,一个“凉”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营造了一个孤寂落寞的意境。
例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白 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试析这首诗的主旨及其表现出的的诗人的情感。
这株白梅高洁绝俗,而又不孤芳自赏,它愿意把自己的清香贡献出来,以加快春天的到来,寄托了诗人的理想。《白梅》的前两句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手法,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象是为抒情服务的。鉴赏诗歌归根到底要透过诗歌的形象把握感情,因此高考命题往往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考查。
另:寥廓、雄奇、悲壮、旷达、开阔、悲凉、凄冷、孤寂、 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1、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夕阳临江,美景绚烂,半江碧绿如瑟瑟之色,半江为红日所映。“残阳”紧扣标题“暮江”二字。 “铺”字用得贴切精当,显示出阳光是斜照而非直射。加之天边缓缓下沉的红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残阳铺水图“诗人流连忘返,长时间陶醉于眼前美景之中。表现了轻松畅快的心情。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诗人品尽了朝官昏暗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对大自然的热爱。
2、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 鉴赏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有助于进入诗歌的意境。“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围炉诗话》),这个人便是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所谓“风格就是人”。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在毛词中,借梅作喻,树立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陆词中,虽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遘悯受侮后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
第二节 鉴赏诗歌艺术技巧
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等;此外还有修辞方法的运用。
示例: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6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06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
①寓情于景(或物):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②寓情于景:《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
③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等多种形式。
●(二)写作技巧:虚实结合、比喻、象征、夸张等。烘托(衬托:正衬,反衬)、用典、联想和想象。
(1)虚实结合:1、《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比喻:《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3)双关:《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4)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5)以景衬情(衬托):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双调]清江引 秋 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从而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6)动静相衬(衬托):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7)乐景哀情(衬托):《谢亭送别》(谢诨)“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8)渲染氛围:《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9)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10)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像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还有象:对比、借代、互文、通感等。
●(三)结构特点: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 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伏笔。
(1)层层渲染:《登 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登高时所闻所见,描绘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贫病交加,一生艰难的身世之感。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恢廓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层层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抒写登高的感触。]
(2)首尾照应:《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3)结构对比:《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4)卒章显志:《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本诗尾联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也是卒章显志。)
(5)欲扬先抑:《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是为了反衬后文的“扬”。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大的方面 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等等,小的方面,还有:先总后分,由近及远,层次井然,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回环反复,承上启下,层层深入,言简意深,画龙点睛,语序倒置,以小见大等。我们在训练中认真总结,归结模式。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的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鉴赏时注意的几点:1、照顾全面,从整首诗来考虑,树立小文章观、分点答题的意识.2、运用一些诗歌术语.3、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作用.。
第三节 鉴赏诗歌语言特点
理解诗歌语言的含义,并进而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抒情、乐感强,要能评价具体词语的含义,特别要抓住饱含作者情感的词语。考题有以下形式: ①是给出意境,让考生去锤炼选择词语; ②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要求考生析断; ③名句鉴赏,体会语言风格,明确情感。
示例: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端居① 李商隐(06福建)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答: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东坡①苏轼(06辽宁)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答:“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3、《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 初(06江苏)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对于诗歌的语言,要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读懂诗歌中的语言文字,弄通具体词、句的意思,并透过表面上的文字进一步领会其深层含义,这是基础;二是从整体上理解和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特点,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是难点。
(一)炼字:
(1)《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 捷 )“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注]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与泰娘桥:都是吴江地名
答:两个形容词作动词用,就把看不见的时光催人老化为色彩斑斓的红绿颜色,而且后面着一个“了”字,写出了樱桃由青而浅红,再到深红成熟,芭蕉由嫩绿到深绿衰老的变化过程,这就表现了韶光飞逝的时空忧患意识--青春不再,盛世难逢。
(2)《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答:(1)在整首诗中,“春”字贯串始终。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2)一“吹”一“逐”,都很富表现力。既表现了春的温馨多情,也表现了梦的缠绵怅惘。无形的乡梦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形象化了。(3)整诗清新自然。
(3)《江宁夹口三首》(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①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②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①“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有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②A“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B “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
(4)《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两诗都着一“望”字 ?
答: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的急切期待。
(5)《过香积寺》(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古诗词中词语的考查形式有多种。不过无论是找出句中的诗眼、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不同词语的差异,究其实质,都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都可归结为“炼字”。包括活用词、表现力强的动词、表示感情变化的词、表示颜色的词。
★炼字题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练习:下列诗词中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答: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3、“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7、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8、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二)析句
诗是文学的精华,诗中名句更是精华中的精华。诗词名句或以意胜,或以情胜,或以韵胜,或以意象发人之思,或以境界动人之情。
(1)A《游园不值》(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少写多,以实写虚。令人想象丰富余味无穷。“关不住”、“出墙来”用拟人手法,写活了红杏,表现了杏树的勃勃生机,也表现了主人的高雅脱俗。) B(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诗人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C《赤壁怀古》(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既是诗又是画,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2)《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3)《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
(4)《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5)《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①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②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①“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②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6)《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这两句运用意象叠加的手法,将六个物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画面,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韵味无穷。这两句中选取了典型的景物,表现出了题目中“早行”之“早”,起到点题的作用,描绘的早起赶路的清冷图景,暗示出诗人羁旅中凄清落寞的心情。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7)《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简要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上阕清新俊逸,下阕深沉隽永。]
★总结:名句鉴赏题的答案通常应该包括以下5个要点:①运用的手法;②抒发的感情;③表达的内容;④特殊结构的作用;⑤与比较对象相比具备的优点,有时可能还要答出该句的语言特色。 名句鉴赏类试题与炼字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基本是一致的。鉴赏句子离不开句中表现力强的词语,体味“炼字”之妙;另外,鉴赏名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全诗,把名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鉴赏;联系全篇的主旨,注意感情的抒发;有些名句,还可能传达出一种哲理。古诗语言特色有:
清新自然 、平淡朴素、 委婉含蓄 、缠绵哀怨、准确精练、简洁生动
绚丽明快 、深沉隽永 、生动形象、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
富有韵律、 准确传神、 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
(三)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举例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如: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锦瑟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早发白帝城》( 李白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6)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愁生白发,诗人在一、二句中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语言明白如话。]
(四)古诗的语序颠倒的原因:
1、是声律的要求:例、晁无咎《临江仙》“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例、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兼而有之:例1、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例2、杜甫“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例3、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例4、毛泽东《沁园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例5、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目穷千里”。)例6、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
★练习:1.浪淘沙(刘禹锡)“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体会其语言特色
答: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描写的是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来的。有的字用的很是准确精练,如“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满”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
2、《蜀道后期》(张说)“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以秋风先到,形出己之后期,巧心俊发。”试结合三四句的语言特点,说明其好处。
答:秋风兴,本是自然现象,诗人却赋予了秋风人的性格,似乎秋风有意与诗人为难,抢先来到了洛阳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避免了直自地抒发感情.以人格化了的秋风先至来表现自己后至之烦恼、惆怅,含蓄蕴藉,情致隽永。
(五)诗歌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第四节 诗歌的思想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古诗中常见思想感情有: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6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问: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2)
2、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06重庆卷)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问: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古诗中常见思想感分析:
●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
1、 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思亲念友:王维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边关思乡: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4、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离愁别恨
1、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
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也常与作品本身的风格流派有关。流派是一个综合性因素,它主要涉及作品的取材范围、构思特点、用语风格等多个方面。了解有关文学流派,及各流派中的主要诗人,对于分析鉴赏作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写作特色有一定帮助。
(一)山水诗:主要通过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出一种自然美。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红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这首诗写从湖口远观庐山瀑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日照飞瀑图。与这首诗齐名的便是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名作《望庐山瀑布》。
有些山水诗,单独来看,也是单纯地描写景物,给人以美的感受;但若结合诗人的经历、思想及整体创作风格,则可能就有了某方面的思想内涵。如王维《辋川集》中的代表作,大都写得如诗如画,苏轼有评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作玲珑精致,情景秀美,是山水风景诗的杰作,但如从总体来分析,这其中自然带有诗人隐逸思想的痕迹。
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馆里》
(二)田园诗: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
一般较清新、自然、质朴,富有生活情调。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大都反映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朴素的思想感情。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者以流畅的文笔,用抒情的笔调勾画出了一幅春日农家生活图。这首词不着力于劳动场面的描写,而主要以清新轻快的笔调,描绘出了自然的环境,朴实的人物,简朴的生活,和谐的情趣,反映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一种朴素的感情。
(三)咏物诗:咏物诗一般表面写物,而实际上往往在这一表面的形象下寄托了诗人的情怀或思想。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托物言志,常常达到“物”与“我”不即不离,物我合一,有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侧重写物,但物中有我:一是以我为观物,移情于物。总之,物”中有“我”的形象、个性和思想。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翼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四)怀古诗: 一般来说,怀古诗不仅要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诗人自己的感受与评论。有时则是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1、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表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侠士的向往 )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杜牧《赤壁》
(五)送别诗: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但也有不同凡响的送别佳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激情勉励,境界开阔]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情谊真诚,信念坚定]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话语平淡,情感深沉]
(六)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的旅途寂寞、艰辛,以及对牧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张说《蜀遭后期》)
( 借抱怨秋风,抒发不能归的烦恼,含蓄委婉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盂浩然《宿建德江》)
(即景抒情,表现了在旅途中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写远在异乡,深秋景色,旅愁归思,即景点染。)
(七)边塞诗
这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奇特的边塞风光,悲壮的沙场征战,寂寞的军旅生活,凄楚的对月思亲 。传统题材是写思妇征人的忧怨,或者渲染边塞苦寒的处境,或者状写兵士的艰苦生活。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卢纶)(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情景交融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 塞》王昌龄)(冷月照边关,景象苍凉,诗人希望有良将,早日平息战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王翰)写征戍战士饮酒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 ,略带悲凉之意 。
◆宋词的豪放与婉约
豪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打破词为艳科的藩篱,畅所欲言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达,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语言流利畅达。“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代表人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例1:晏殊《浣溪沙》[婉约]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此词含伤春惜时之意,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结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表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例2: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豪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善于通过具体景物烘托复杂的内心感受。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下片即景抒情,表现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末尾两句以鹧鸪的悲鸣反映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含义深刻。)
◆ 检测练习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菩萨蛮(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6、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0、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附答案】
1、闺中怀人之愁;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3、思友之愁、失意之愁;4、伤春之愁、家国之愁;5、昔胜今衰之愁;6、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7、羁旅之客愁;8、亡国之愁;9、人生失意之愁;10、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另:元曲简析
诗词曲有点像现代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歌曲、流行歌曲。美声、民族唱法阳春白雪不可能人人都能唱,但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曲却是街头巷尾人人都能哼唱几句,元曲就属于后者。但非常可惜的是,随着元朝这个雄师帝国的衰败直至灭亡,元曲也随之没落。
元曲的风格不像诗词那么严肃华贵,它比较活泼淳朴,富有民间风味,也带点冷幽默。元曲很大程度上和《诗经》中的风相似,朴实无华,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我们先来看《骤雨打新荷》中间的一段: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多好的句子,又美又贴切,还很好上口。这里用得最妙的是乱撒和打遍,乱撒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雨的激烈,而一打遍又写出雨的疾快来,充分体现了“骤雨”疯狂的场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意。琼珠和新荷四个字突出了初夏的美丽景象,弄语一词既显暧昧又描写出心里的温暖,太好了。
后面还有: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虚放过。
这是诗人最终要表达的意思,不要错过良辰美景,人生是短暂的,这么好的景象怎能错过?教人要珍惜时光。这相比李白先生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更显稳重、更有诗意,也更积极向上。李白同志的那句毕竟有点消极怠工的嫌疑。
再来一首: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一个央人货。
把舞台上的演出写得即通俗又生动,也很幽默,让人看来就想笑。就如同这首:
戴月披星耽惊怕,久立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只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縻架。
这里既能让人莞尔一笑,又能让人体味到在家等候爱人回家那种急不可待的心情。
像这样的词如果谱成曲,唱成今天的流行歌,一定也好听。写歌的人那么多,不知道为什么没人来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倒是几首宋词被用滥了。什么明月几时有,什么一种相思念,两处闲愁,什么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等,听得烦了。元曲中经常运用对偶的手法,我们看这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乍一看去有点像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但意境又没那么深,特别手后面两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后面两句是落笔,也是最要表达的意境,这里要描写的只有山水花草,没有《秋思》后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样的悲壮。但从两首中我们都可看到对偶手法的运用,就是开头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颇有艺术效果。
我们再看一句: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功名万里用的是东汉班超封候万里的故事,就是我们熟悉的诗句“将军空老玉门关”中说的班超将军投笔从戎,虽然封侯但在万里外,将军一身本领却守到老,英雄无用武之地;斯文一脉出自《论语》,天之将丧斯文也,天下的道德斯文将要沦丧了。《论语》中到处可见对社会现状的批评,如孔子说“吾未见好德有如好色者也”就是我见过的好品德的人远不如好色的人多,可见孔老夫子也很幽默。我们看功名万里和斯文一脉,以及忙如燕和微如线两句的对偶非常工整,两句的意境也很好,一种无奈和对社会的不满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类似这种意境的有一首也很好,一起来欣赏一下: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这里写出人生的一种状态,一种无奈,抒发心中的苦闷,对人世间这种忙碌奔波有点厌倦,这是一种心境,是任何人可能都会有的。这也是元曲的一大特点,比较的大众化,大家共同的心声把它描写出来,唱出来。譬如“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也是大家共同的心理状态,人人都会有的想法,同时也是人心里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王国维说,元曲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
元代士人最大的苦闷是前所未有的失落感和前途无可逆料的彷徨感。固有的*读书求取功名从而获得稳定的社会地位的渠道闭塞了,新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尚未建立起来,六神无主和无所适从的悲哀笼罩着他们的心灵,求生存与图发展都成了严峻甚至残酷的现实问题。这的确是汉唐以来的一个大变化。
这里所选的一组元曲充分暴露了元代知识分子内心的痛苦。然而,表面上他们却或调侃或自嘲,崇尚陶潜,非议屈原,嬉笑怒骂,豪纵狂狷,放浪形骸,无所拘系。说是“甚闲愁到我心头”,实则是愁绪万端的心情写照。
总之,元代士人郁郁不平,竭力挣扎,企图以隐逸来对抗异化了的社会,希望于山水林泉之中,找回失落了的自我。或在大自然中洗涤身心,保持独立的人格自尊;或走向极端,在污浊的现实社会中,以狂狷放浪、桀骜不驯来反证自己的存在价值。无论从哪一端去追寻,他们都是那样执著,那样真率,那样天真绝俗!如:
[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选)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散曲。
“散曲”是和“杂剧”相对存在的。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是广义的诗歌,分抒情和叙事两大类。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感叹生命无常、兴衰无常,主张远离红尘、及时行乐,是元散曲的常见主题。马致远有首题为《秋思》的套曲〖双调夜行船〗,很有代表性。他从秦、汉、魏、晋的兴亡说到眼前争名夺利的现实社会,并从心似铁的富家儿(看钱奴)说到自己不慕名利、畅饮于竹篱茅舍的闲适生活;有对现实昏浊和人生有限喟叹,又有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傲性格的表露。这几乎包容了同类主题作品的所有内涵。该套曲在艺术上十分成功:风格豪放,比喻妥贴,形象鲜明,结构谨严宏阔,语言爽朗流畅,音乐感强。
也有感慨历代兴亡,何其沉痛。如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作者列举王权争夺与民族纷争战例,感叹生民涂炭的悲剧命运,突出了读书人自觉的哀悯与兴亡意识。]
有些散曲家的长篇套曲幽默风趣,更添一种幽默辛辣之趣。睢景臣的〖般沙调哨遍〗《高祖还乡》。对社会不公及丑恶现象进行机智的鞭挞和生动活泼的嘲讽,乃是元散曲创作的另一重要主题。
● 二是元杂剧
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关于宫调。隋唐以来,音乐的调子是用“燕乐二十八调”,在宫、商、角、羽四声上各分配七调而成的。宫声七调如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等叫“宫”,其余二十一调如越调、双调、般涉调等叫“调”,所以称调子为“宫调”。“燕乐二十八调’,是宋词、元曲的依据,但实用的调子并不多,元曲中仅用十二调, 而传奇中常用的只有九种。这九种宫调及其表现的情趣如下:
正宫-惆怅、黄钟宫-缠绵、仙吕宫-清新、中吕宫-跌宕、南吕高-感叹、双调-健朗、商调-凄惶、越调-谐趣、大石调-蕴藉
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传奇继承了南北曲的传统,很少有另外创作的曲牌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号己斋叟。其代表作有《窦娥冤》。
白 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
马致远:字千里,号篱。其代表作有《汉宫秋》。
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
作者邮箱: gaoyong8899@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