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两组》详案
教学目标:
一、 鉴赏摄影图片,在鉴赏中正视战争,祈祷和平
二、 撰写“画外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总体要求:
教师所讲要少而精,不要抢在学生前面说,在学生所说的基础上引导补充即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由专题“遭遇战争”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写日子里,我们一直在“遭遇战争”(先停一停,看学生反映,如没有意识到则要对前面的课文有所提示),那些文字中,让我们从侧面感受到了在战争中的人们的苦难。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文本文字的阅读,也包括图片影视乃至音乐等视听音像的赏析。下面就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图片来感受战争。
师:标题是《图片》两组,老师在这却加了一个副标“战争与和平”,知道为什么吗?(若答不出先存疑)(约2分钟)
师:相信大家事先都看过了这两组图片,现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第一组图片上,给大家5分钟左右时间,在第一组四幅图中,你觉得那一幅最有震撼力,它为什么让你觉得震撼?它用什么方法让你震撼?按照邱老师平时上课的习惯,下面大家四人一组分组讨论一下,最好适当用笔记录。
(师在学生中走动,适当点拨,约5分钟)
师:实在不忍心打断大家的讨论,但课堂时间有限,让我们同学来展示一下在方才片刻思考闪现的光芒。你认为那一幅最有震撼力,它用什么方法让你震撼?
(按照我投影的顺序,每一幅2到3人介绍,鼓励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观点)
明确:(如果学生讲的好我就不用废话)
前两幅同时号啕大哭的孩子
共同点: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战争,对这些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的是不可磨灭的伤痕。
第三幅:“宁静”点到即可,让他们发挥(重在对孩子心灵的伤害:麻木永久的创伤)
第四幅: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两段“画外音”,请同学们根据你们对画面的理解,加以评点。
投影
附1:丈夫沙场归来,亲人得以团圆,本是人生一大快事,但,迎来的不是昔日他矫健的步伐:拄着的双拐,蹒跚的前行,还有那在风中摇摆的裤腿和丈夫脸上兴奋而又尴尬的表情。片刻的迟疑,紧随着热情的拥抱,在风中任凭四行热泪打湿相互的衣襟。闪亮的泪光,掷地的拐杖,她明白并接受了下半生单手的拥抱。
附2:战争结束了,在空荡荡的机场,她终于等来了阔别已久的丈夫。战争在她的心中留下了忧虑的印记,她一直期盼着丈夫的归来,用他那强劲有力的大手扫去她心中忧愁。然而,上帝总是不能满足善良人最基本的愿望,他只将一个残疾的丈夫还给这虔诚的妇人。她含着泪接受了上帝的恩赐--总算是团圆了。可,在这看来悲惨的结局背后,又有多少在战争中破碎的家庭在为不能归来的男人哭泣!
学生评点分析,教师帮助归纳
师:这就是战争,让我们看看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世界史和与战年代比1:13
夺取35.4亿人生命(保守估计)
消耗的财富折合成黄金至少可沿赤道筑成宽150公里、厚10米的“金道”
让我们
注视人类的厮杀,
祈盼人间的和平,
争得铸剑为犁的未来。
在这组数据下,我们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在第二组图片中东北人民在听到日本投降后表现出来的狂喜,明白为什么伦敦的妇女在德军投降后脸上的欢跃神情,也能够明白这幅“胜利之吻”(插入图片P1后简单介绍背景:不相识的两人在得知德国法西斯投降后的行为)
明确:在狂喜的背后,需要的是对战争的反思,重建家园,抹平心中的伤痕.下面请大家再欣赏两幅非常有名的新闻照片:
p2 获当年“普利策”摄影奖
p3 由和平到友好交往“跨越世纪的握手”
师:刚才大家对“画外音”已大概熟悉.下面设想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当你带着一群游客来参观这组图片是,你该设计怎样的一段“画外音”。请大家拿出纸笔, 任选一幅,写一段画外音.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5分钟)
实物展示,学生自评、互评。
让画面上的笑容永远凝结于我们的欢跃的容颜。
总结
作业
1、从教材中的六幅画面任选一幅,写80到100字的解说词。
2、为上图《失去的和永远的》写一段80到100字的解说词。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